第三節 日光溫室綠菜花栽培技術一、品種選擇 日光溫室生產綠菜花,目的是解決嚴冬季節的短缺供應,故應選用耐寒性較強、株型緊湊、花球緊實、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從熟型上來看,宜以選用早熟品種為主,也也可選用早中熟品種。 (一)綠嶺 日本產雜交種,生育期100—105天,定植后、70—78天花球成熟,屬早熟種。該品種生長勢強,葉色較深,主枝生長強壯,側枝萌發生長中等。其花球緊實,花蕾較小,顏色翠綠,品質好,花球單重300—500克,大的可達750克,一般畝產600—800千克,建議可作為日光溫室栽培的首選品種。 (二)早生 早熟種,花球青綠、偏平而大,側枝較少。 (三)香港早熟 早熟種,林高55厘米,開展度60厘米X60厘米,葉片較寬,花球整齊,定植后55天即可收獲。畝栽3800株。 (四)阿波羅 中早熟種,定植到花球成熟68—75天?;ㄇ驁A形,中等大小,綠色,側枝多。 (五)寶石 早中熟種,定植到花球成熟68—75天?;ㄇ蚱絺阈危械却笮?,藍綠色,側枝多。 二、栽培技術 綠菜花的主要栽培技術可參照當地白菜花的生產來進行,但作為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生產則須強調一些技術環節。 (一)培育適齡壯苗 1.播期 選用早或早中熟品種一般是于8月中旬前后播種育種。生產規模大時,宜排開播種、分期定植,陸續采收、均衡上市。 2.育苗設施 由于綠菜花不耐高溫,而育苗正值高溫多雨,所以育苗場地宜選排水方便的地段,而且須設置遮陽網或葦簾遮蔭降溫。綠菜花種子目前多依賴進口,價格較高。為節約開支宜采用稀播,營養土最好選用蛭石或珍珠巖與腐殖質(充分腐熟馬糞或菌糠等)的1:1混合物。 3.播種 地面挖槽裝入營養土,厚度在6—7厘米。播前打足底水,播后覆蓋營養土0.5—1厘米。每畝本田用種20—25克,播種床每平方米撒播4—5克。 4.播種后的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20—22℃,三天齊苗。幼苗出齊和破心時各撒一次土。苗齊后白天保持15—18℃,夜間不低于10℃。出苗期土壤相對濕度宜達到70%一80%。出苗后及時補充水分,不可因缺水而影響秧苗生長。此期還須注意防治黃條跳卿、菜青蟲等害。出苗后約經15—20天,當第1片真葉顯露出來后,便可進行分苗。分苗宜選陰天和傍晚進行,分苗所用的營養土可用肥沃糧田表土摻充分腐熟的馬糞或菌糠各半。充分混勻后裝入上口直徑8厘米的塑料營養缽內或營養袋里,每缽(袋)假植一棵。分苗后,管理上既不要蹲苗,又要防徒長。首先,澆水要見于見濕,不可缺水。溫度不宜高,須適當遮光。定植前10天左右撤除遮光物,使秧苗充分見光。 日歷苗齡40天左右,也就是分苗后20—25天,當苗長有4—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 (二)定植及定植后的管理 1.定植前的準備 將溫室墻體、前后屋面骨架在定植前修建起來。 在溫室內定植地段,畝用優質農家肥2000~2500千克,磷、鉀復合肥20—30千克,干雞糞或芝麻餅肥100千克作底肥。深翻30厘米,按50厘米行距起小高壟,壟高12—15厘米。 2.栽苗 在壟上按40—50厘米株距栽苗。植株開張度小的品種株距可小些。一般畝栽3000株左右。栽后順溝澆一次水,以浸潤透壟和苗坨為宜。 3.定植后的管理 (1)水肥管理:在定植水的基礎上,7—8天再澆緩苗水。中耕鋤劃,松土促根。以后管理宜肥水齊攻,以促為主,主要措施:定植后15—20天進行第一次追肥,畝用氮、磷、鉀復合肥25—30千克?,F蕾后再順水追人復合肥每畝15~20千克,主球收獲后,再根據側枝的生長情況適度追肥,以促進側花球生長。 (2)溫度管理:外界氣溫低于5C就要扣膜。扣膜后要注意放風,防止溫度過高。苗期和蓮座期室溫白天20—22℃,不超過5℃,夜間8—10℃,不超過12℃,也不低于5℃。花球形成期室溫要從嚴掌握,白天15—18℃,不超過20℃,夜間5—8℃,不超過10℃,也不低于5℃。并要加強通風排濕,減少棚水滴落到葉片和花球上的機會,防止發病和爛花球。 (三)采收 花球形成,小花蕾充分膨大,花球邊緣小花蕾群略有枯散時為采收適期,此時花球直徑一般達12--15厘米。采收時每花球外留小葉,以保護花球,但花莖不可留得過長。綠菜花不耐貯運,采收后應及時上市,不宜久放。如必須存放,宜用塑料袋盛裝,在0℃左右下保鮮。三、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1.霜霉病 (1)癥狀:發病初期葉面出現黃綠色病斑,邊緣不明顯,葉背病斑部有白色霉狀物。病斑擴大后受葉脈限制形成多角形病斑,呈淺褐色,嚴重時病斑連片枯黃。花莖受害時呈畸形腫脹,結球不良。蓮座期和花球形成期溫濕度控制不當時易發病。 (2)防治: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代森銨水劑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上述藥劑交替使用,7—10天一次,連噴2—4次。 2.黑腐病 (1)癥狀:細菌性病害。染病時葉片發黃,葉脈變黑,病斑從葉緣沿葉脈呈“V”字形向葉片中部延伸,維管束變黑腐爛。 (2)防治方法:應與非十字花科作物實行2—3年的輪作,移栽時盡量少傷根,生長期避免過旱過澇及地下蟲害。藥劑防治時用200ppm新植霉素或農用鏈霉素,也可用60%抑霉靈或25%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一次,連噴2—4次。 另外,遇有軟腐病發生時,可用高錳酸鉀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ppm噴霧,藥液注意噴到心部。 (二)蟲害防治 用21%滅殺斃乳油3000倍液防治萊青蟲或蚜蟲,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防治黃條跳,用藥時除葉部外,還須噴淋根莖部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