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甜椒是多種不同果色的甜椒的總稱,又稱為“七彩大椒”。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從荷蘭、以色列和美國等國家引入,具有果型大、果肉厚,果皮光滑、色澤艷麗多彩,口感甜脆、營養價值高,采摘時間長、耐低溫及耐弱光等特點,深受賓館、飯店、酒樓和節日裝箱禮品菜及觀光旅游等廣大消費者喜食。
品種選擇應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和氣候特點選擇果型大、顏色鮮艷、果實方燈籠形、果皮光滑、口感脆甜、抗病性強的雜交一代種。
紅水晶 比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綠色,成熟果鮮紅色,方燈籠形,長、粗各10厘米,果肉厚7毫米,平均單果重200克以上,個兒大、口感好,抗病性強,每畝產5000千克以上。定植到初始采收需100~120天。
黃瑪瑙 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綠色,成熟果金黃色,其他特征同紅水晶。
橙水晶 比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綠色,成熟果橙黃色,其他特征同紅水晶。
紫晶 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深紫色,老熟后轉為紅色,果肉厚5~7毫米,方燈籠形,長、粗各10厘米,口感甜脆,抗病性好,每畝產5000千克左右。
白玉 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果色由奶白色變為淺黃色,老熟后轉為紅色,其他特征同紫晶。
瑪祖卡 由荷蘭瑞克思旺公司引進,嫩果為綠色,成熟果為鮮紅色,長方燈籠形,長、粗各10厘米,果肉厚7毫米,果型大,表皮光滑,顏色鮮艷,口感甜脆,抗病性強。
栽培要點
培育壯苗 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靈8~10克與適量細土混拌均勻后撒施,種子先用清水浸種8~12小時后,再用10%磷酸三鈉浸20分鐘,清水洗凈后,置25~30℃下催芽5~7天,種子露白后播種。育苗時可采用72穴塑料穴盤或6厘米×8厘米營養缽育苗。冬春季節做好保溫和人工加溫措施,夏秋季采取多種措施降溫。
施肥定植 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以上,或活性有機肥(膨化雞糞加生物菌制成)1000千克以上,畦寬80厘米,雙行,株距30~40厘米,每畝定植1800~2500株,覆蓋銀灰色地膜。
田間管理 整枝是產量形成和果實大小的關鍵措施,每株選留2~3條主枝,門椒和第2~4節的基部花蕾應及早疏去,從第4~5節開始留椒,以主枝結椒為主,及早剪除其他分枝和側枝,密度較小時,植株中部側枝可留1個椒后摘心,每株始終保持有2~3個主枝條向上生長。一般從坐穩果后每隔15天左右追肥1次,可選用活性有機肥每畝100千克加硫酸鉀5千克穴施。生長期間10天左右選用0.2%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1次,可結合噴施農藥一起進行。保護地保持白天25~30℃,夜間13~18℃,冬、春季節需增溫、保溫和人工加溫;夏、秋季采取多項措施降低溫度。有條件的在坐果后人工施用二氧化碳氣肥可增產20%以上。
病蟲防治 病毒病防治主要應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蚜,苗期可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疫病可用72.2%普力克水劑,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98%惡霉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灌根。桃蚜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康福多水溶劑2500倍液防治。
品種選擇應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和氣候特點選擇果型大、顏色鮮艷、果實方燈籠形、果皮光滑、口感脆甜、抗病性強的雜交一代種。
紅水晶 比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綠色,成熟果鮮紅色,方燈籠形,長、粗各10厘米,果肉厚7毫米,平均單果重200克以上,個兒大、口感好,抗病性強,每畝產5000千克以上。定植到初始采收需100~120天。
黃瑪瑙 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綠色,成熟果金黃色,其他特征同紅水晶。
橙水晶 比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綠色,成熟果橙黃色,其他特征同紅水晶。
紫晶 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嫩果深紫色,老熟后轉為紅色,果肉厚5~7毫米,方燈籠形,長、粗各10厘米,口感甜脆,抗病性好,每畝產5000千克左右。
白玉 北京北農西甜瓜育種中心育成,果色由奶白色變為淺黃色,老熟后轉為紅色,其他特征同紫晶。
瑪祖卡 由荷蘭瑞克思旺公司引進,嫩果為綠色,成熟果為鮮紅色,長方燈籠形,長、粗各10厘米,果肉厚7毫米,果型大,表皮光滑,顏色鮮艷,口感甜脆,抗病性強。
栽培要點
培育壯苗 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靈8~10克與適量細土混拌均勻后撒施,種子先用清水浸種8~12小時后,再用10%磷酸三鈉浸20分鐘,清水洗凈后,置25~30℃下催芽5~7天,種子露白后播種。育苗時可采用72穴塑料穴盤或6厘米×8厘米營養缽育苗。冬春季節做好保溫和人工加溫措施,夏秋季采取多種措施降溫。
施肥定植 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以上,或活性有機肥(膨化雞糞加生物菌制成)1000千克以上,畦寬80厘米,雙行,株距30~40厘米,每畝定植1800~2500株,覆蓋銀灰色地膜。
田間管理 整枝是產量形成和果實大小的關鍵措施,每株選留2~3條主枝,門椒和第2~4節的基部花蕾應及早疏去,從第4~5節開始留椒,以主枝結椒為主,及早剪除其他分枝和側枝,密度較小時,植株中部側枝可留1個椒后摘心,每株始終保持有2~3個主枝條向上生長。一般從坐穩果后每隔15天左右追肥1次,可選用活性有機肥每畝100千克加硫酸鉀5千克穴施。生長期間10天左右選用0.2%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1次,可結合噴施農藥一起進行。保護地保持白天25~30℃,夜間13~18℃,冬、春季節需增溫、保溫和人工加溫;夏、秋季采取多項措施降低溫度。有條件的在坐果后人工施用二氧化碳氣肥可增產20%以上。
病蟲防治 病毒病防治主要應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蚜,苗期可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疫病可用72.2%普力克水劑,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98%惡霉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灌根。桃蚜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康福多水溶劑2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