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推廣免耕覆蓋新技術奪取馬鈴薯優質高效

   日期:2015-07-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7    
    稻田免耕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新技術,具有省工省力、操作方便、增產增效,同時達到稻、薯水旱輪作,稻草資源綜合利用,既保護生態環境,又提高土壤肥力,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馬鈴薯薯塊是地下莖的膨大部分,在溫、濕度適合的條件下,只要將植株基部遮光,就能長出匍匐莖,并生長薯塊。該新技術方法簡便易行,人們形象地把這項種植新技術概括為9個字:“擺一擺、蓋一蓋、揀一揀”。  

    免耕覆蓋馬鈴薯種植技術:  

    (一)材料準備 在種植之前,首先應將覆蓋用的稻草和種子準備充足,一般1畝馬鈴薯地需3畝稻草,需馬鈴薯種子125~150公斤。同時選擇排灌良好的若干畝稻田。  

    (二)開溝整地 稻田應先開挖排灌溝,溝寬15厘米,相鄰溝距(畦寬)為160厘米。挖出來的泥土不要堆放在溝沿上,應投放到畦中間,使畦面似鯽魚背狀,以免積水。稻田中的小草和稻茬不影響馬鈴薯種植,若有大草可踩倒或鋤去,但不要使用除草劑。  

    (三)品種選擇 選擇適合早熟的品種,如東農303、克新4號、中薯3號等。種薯應催芽,以帶1厘米左右長度的壯芽播種為佳。一般以選用30克左右小種薯整薯播種效果為好。大種薯應切塊,每個切塊至少要有一個健壯的芽,切口距芽1厘米以上,切塊形狀以四面體為佳,避免切薄片。切塊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500倍液浸一下,稍涼干后用草木灰拌勻,隔日即可播種。 
  
    (四)播種覆蓋 用稻草加地膜覆蓋法,冬季一般在1月上旬播種,5月上旬收獲;無地膜覆蓋一般為1月下旬播種,5月中下旬收獲。6月初栽插單季稻,秋季早中稻收獲后于9月10日前下種,11月底收獲。每畦播4~5行,行距30~40厘米,株距25厘米,畦邊各留20厘米。將種薯芽眼向上擺好,然后均勻地蓋上8~10厘米厚的稻草,稻草應鋪滿整個畦面,不留空不露土。覆蓋草厚度不能過厚過薄,如稻草過厚,不但出苗遲緩,而且莖基細長軟弱;如果覆草過薄,容易漏光而形成綠薯,降低品質。同時覆草應整齊擺放稻草,這樣容易出苗,否則,稻草容易交錯纏繞,因“卡苗”而延緩出苗。  

    (五)肥水管理 根據稻田肥力,可一次性施足基肥,不施追肥。基肥以腐熟的廄肥為主,可適當加拌細土,在播種時直接分放在種薯上;若使用化肥,以45%復合肥為佳,可將肥料放在兩株種薯中間,也可放在距種薯5厘米以上處,以免爛種。剛覆蓋下的新稻草吸收水分較少、較慢,容易干燥使薯苗受旱,可由排灌溝適時適量灌水,水層宜淺不使稻草漂移為宜,并及時排水落干。如秋季播種時天高氣爽,氣溫偏高,特別要及時灌溉,保證苗壯。相反,稻草腐爛后保水性可增強,尤甚是接近土面的稻草濕度大,不易干燥,對薯苗生長不利。遇到連綿陰雨天氣,要注意清溝排水。  

    (六)適時收獲 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的馬鈴薯,莖基在土面上,進而長出匍匐莖多數沿土面延伸,只有少數遇到土壤裂縫或孔隙而鉆入土中。因此,80以上的薯塊在土面上,撥開稻草即可揀收,少數生長在裂縫或孔隙中的薯塊入土也很淺,手指很容易挖掘。在勞力許可的情況下,還可以分期采收,將稻草輕輕撥開采收已長大的薯塊,再將稻草蓋好讓小薯塊繼續生長。這種種植方式,采收十分方便,既能選擇最佳薯形,及時采收上市,又能使小薯繼續生長,獲得較高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