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輪胎的使用原則 實踐證明,輪胎的正確使用應做到6點:
①正確地裝卸輪胎和嚴格遵守規定的工作氣壓及負荷。
②在不良道路上行駛時要考慮到輪胎的工作條件,謹慎駕駛。
③要保證車輪各都機件的配套使用和按規定進行輪胎的均衡和換位。
④要做好保養工作,并及時進行高質量的修理工作。
⑤要正確地儲存和保管輪胎。
⑥在使用中特別要做到“六慢一標準”,即轉彎慢、下坡慢、剎車慢、起步慢、停車慢、不良道路行駛慢,輪胎內氣壓符合標準。
2.輪胎的技術保養
輪胎一般行駛3000~4000公里時要進行一次二級技術保養。兩次二級技術保養之間根據情況進行若干次一級技術保養。一級技術保養要做好7項工作:
①檢查輪胎螺母是否松動、缺少或損壞,氣門嘴是否漏氣,氣門帽是否齊全,如發現損壞、松動、缺少,應及時修理、補充。
②挖出花紋中的石子和雜物,如有較深的洞眼,應立即用生膠堵塞。
③檢查輪胎磨耗情況,如有不正常磨耗或,起鼓、變形等現象,應找出原因,并予以糾正。
④在檢查中如必須拆卸外胎進行內部檢查時,應拆卸檢查,如有損壞,應及時修補。
⑤檢查輪胎搭配有無不當,輪輞鎖圈是否正常。
⑥檢查每只輪胎氣壓,并按規定標準充好氣。
⑦檢查后輪胎內擋胎與彈簧鋼板的距離,鋼板銷與鋼板卡螺栓有無擦胎可能,葉子板有無碰擦輪胎的情況。
二級技術保養除執行一級技術保養的各項工作外,還應進行下列工作:
(1)自輪輞上卸下外胎檢查:
①外胎胎面、胎肩、胎側、胎內有無氣鼓、脫層、裂傷和變形。
②內胎和墊帶有無咬傷、折疊,氣門嘴、氣門心是否完好。
③輪輞和鎖圈有無變形,并要除去鐵銹,必要時刷上防銹漆。
④輪輞螺柱眼孔有無磨損過度或磨損現象。
⑤消除檢查出來的損壞情況,進行裝配和充氣。
(2)按規定換位方法進行輪胎換位,并會同修理工檢查下列底盤機件部分:
①前輪定位是否合乎標準,轉向橫拉桿是否完好,車輪軸承有無松動。
②彈簧鋼板片有無錯開,鋼板卡螺栓和鋼板銷是否碰擦胎側。
③輪胎與葉子板的距離以及輪胎與車箱底板的距離是否過近。
④左右軸距是否一致,制動作用和前輪是杏跑偏,后橫殼是否彎曲。以上各項如有不合規定的,均必須修好。
3.輪胎的儲存保管 此項工作應認真做到:
①外胎和內胎應放在干燥的庫房內,并應避免陽光照射。
②保存輪胎的庫內,溫度應為-15~30℃,空氣相對濕度應為;50%~80%。
③輪胎應立放在木架上,并應在每3個月以內轉動其支點一次;不宜平放堆疊,如萬不得已時,每平放堆疊應不超過5條,且大輪胎應放在下面。
④存胎處應遠離油類、易燃物、酸堿及其他化學藥品等,也不要通風太甚。
⑤內、外胎存放最多不宜超過3年。
⑥裝在農用運輸車、拖拉機拖車上的輪胎,如需較長時間停放,須將車身用木塊架起并放盡輪胎內的空氣。輪胎的儲存保管問題,農村農機物資經營戶要特別引起高度注意,以保證農機駕駛員對所購買輪胎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