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可消化色氨酸的需要量
色氨酸也是家禽日糧的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國內(nèi)外在肉雞色氨酸需求參數(shù)的研究上做了一些工作,結果差異較大,最低僅為0.075%,高的可達0.25%,其主要原因是日糧組成不同,色氨酸消化率不同。Han等(1991)報道了8~22日齡肉用仔雞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為0.20%。黃俊純等(1995)的研究結果為:0~21日齡,0.18%;22~42日齡,0.17%;43日齡以上,0.15%。吳維輝等(1999)報道了Avian肉雞表觀可消化色氨酸和真可消化色氨酸的需求參數(shù):0~3周齡,公雞0.16%和0.18%,母雞0.16%和0.18%;3~6周齡,公雞0.16%和0.17%,母雞0.14%和0.16%;6~8周齡,公雞0.15%和0.16%,母雞0.13%和0.14%。吳妙宗等(2003)研究表明,0~3周齡肉用仔雞日糧色氨酸需要量為0.236%,表觀可利用色氨酸需要量為0.210%,可利用色氨酸需要量占日糧粗蛋白比例為0.96%。Rosa等(2001)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性別的肉雞在0~18日齡色氨酸需要量無明顯差異,不同衡量指標得出的需要量均在0.16%~0.18%之間。
1.5 其它氨基酸的研究
其它氨基酸雖然在肉雞日糧中的限制性較小,但也有一些學者對其需要量進行了研究。如Farran和Thomas(1990)研究了0~3周齡肉用公雛對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的需要量,認為在試驗所處條件下,維持最大體增重和最佳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的3種氨基酸需要量分別為1.16%、0.80%和0.90%。Han等(1991)報道了8~22日齡肉用仔雞組氨酸需要量為0.32%。Bae等(1999a)報道了8~22日齡肉用仔雞甘氨酸需要量為0.56%。Labadan等(2001)研究了肉用公雛可消化賴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結果為:0~2周齡,1.24%和1.19%;2~4周齡,1.11%和沒有測定;3~6周齡,0.92%和0.91%;5~8周齡,0.75%和0.78%。Chamruspollert等(2002)研究表明,1~14日齡肉雞維持最大體增重和最佳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精氨酸的需要量分別為1.17%和1.23%;Corzo等(2003)研究表明,以體增重和最佳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為衡量指標,42~56日齡的肉雞精氨酸的需要量為0.98%。
2 維持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在動物營養(yǎng)需要研究中,維持需要研究是一項基本研究,對于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營養(yǎng)需要規(guī)律,比較不同種類動物或同一種類動物在不同條件下的營養(yǎng)需要特點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隨著對氨基酸功能認識的深入和細化,肉用仔雞維持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正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Leveille等(1958,1959,1960a,1960b)利用氮平衡法測定了成年Leghorn公雞氨基酸維持需要和最低維持水平并被Hurwitz等(1978)引用用于建立肉雞氨基酸需要模型。Burnham和Gous(1992)報道,在氮沉積為零時,成年公雞異亮氨酸的維持需要每天為60mg/kg體重。Owens等(1985)和韓國學者(Kim等,1997a,1997b,1997c;Bae等,1999a,1999b)比較研究了2~3周齡肉用仔雞部分必需氨基酸的生長需要和維持需要。從他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肉用仔雞用于維持和生長的氨基酸需要量是不同的。同時,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用不同的試驗方法會影響肉用仔雞生長和維持氨基酸的需要量:采用氮存留試驗所得的氨基酸需要量(包括維持和生長)普遍高于體增重試驗所得的氨基酸需要量。美國Illinois大學的一批學者在最近幾年研究了10~20日齡肉用仔雞幾種氨基酸的維持需要及沉積效率(Baker等1996;Edward等,1997,1999;Edward和Baker,1999;)。與別的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們在試驗中對肉用仔雞采用了整體蛋白質(zhì)及氨基酸分析的方法。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相應氨基酸零沉積時的肉用仔雞維持氨基酸需要量要高于零蛋白沉積時的氨基酸需要量。Hruby等(1999)研究了10~21日齡和32~43日齡肉用仔雞可消化氨基酸的維持需要和生長需要發(fā)現(xiàn),10~21日齡的肉雞氨基酸需要量以mg/kgBW/d表示比32~43日齡的高,總可消化氨基酸需要中維持需要所占比例隨日齡增加而增加;可消化賴氨酸的維持需要量在兩個階段均為零;不同體重的雞表達日氨基酸維持需要量的最好方式是用mg/kg胴體蛋白質(zhì)(Carcass Protein)代替?zhèn)鹘y(tǒng)的mg/kgBW0.75/d。
3 氨基酸適宜比例模型化研究
組成蛋白質(zhì)的各氨基酸在機體代謝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協(xié)同、轉(zhuǎn)化、替代和頡頏作用,各氨基酸之間的比例直接關系到飼料的品質(zhì)和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因此各氨基酸之間的關系及比例也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
3.1 個別氨基酸之間適宜比例的研究
在家禽日糧中,不僅需考慮蛋氨酸的需要量,還需考慮蛋氨酸和胱氨酸的總需要量,因為蛋氨酸是家禽日糧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可通過轉(zhuǎn)硫途徑不可逆的轉(zhuǎn)變?yōu)殡装彼帷W罱簧賹W者研究了它們之間的替代關系。Huyghebaert(1996)的研究表明,以增重和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為依據(jù),添加DL-蛋氨酸和胱氨酸各占50%的混合物只相當于DL-蛋氨酸的81%~86%,肉雞對可消化蛋氨酸的需要量比可消化胱氨酸高。Baker等(1996)報道在3~6周齡的肉仔雞日糧中,可消化胱氨酸的供給不應超過總可消化含硫氨基酸的52%。Schutte等(1994)報道,當?shù)鞍彼嵴伎偤虬被岬?0%時對生產(chǎn)性能較為有利,這與孫作為(1996)的研究結果61.2%十分接近。吳晉強(1996)指出,胱氨酸至少可節(jié)省機體對蛋氨酸需要量的40%。關于含硫氨基酸與賴氨酸之間的最佳比例,Knowles和Southern(1998)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賴氨酸含量為1.0%時,維持肉用仔雞最大體增重、采食量以及最佳飼料轉(zhuǎn)化率的適宜TSAA
色氨酸也是家禽日糧的限制性氨基酸之一,國內(nèi)外在肉雞色氨酸需求參數(shù)的研究上做了一些工作,結果差異較大,最低僅為0.075%,高的可達0.25%,其主要原因是日糧組成不同,色氨酸消化率不同。Han等(1991)報道了8~22日齡肉用仔雞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為0.20%。黃俊純等(1995)的研究結果為:0~21日齡,0.18%;22~42日齡,0.17%;43日齡以上,0.15%。吳維輝等(1999)報道了Avian肉雞表觀可消化色氨酸和真可消化色氨酸的需求參數(shù):0~3周齡,公雞0.16%和0.18%,母雞0.16%和0.18%;3~6周齡,公雞0.16%和0.17%,母雞0.14%和0.16%;6~8周齡,公雞0.15%和0.16%,母雞0.13%和0.14%。吳妙宗等(2003)研究表明,0~3周齡肉用仔雞日糧色氨酸需要量為0.236%,表觀可利用色氨酸需要量為0.210%,可利用色氨酸需要量占日糧粗蛋白比例為0.96%。Rosa等(2001)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性別的肉雞在0~18日齡色氨酸需要量無明顯差異,不同衡量指標得出的需要量均在0.16%~0.18%之間。
1.5 其它氨基酸的研究
其它氨基酸雖然在肉雞日糧中的限制性較小,但也有一些學者對其需要量進行了研究。如Farran和Thomas(1990)研究了0~3周齡肉用公雛對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的需要量,認為在試驗所處條件下,維持最大體增重和最佳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的3種氨基酸需要量分別為1.16%、0.80%和0.90%。Han等(1991)報道了8~22日齡肉用仔雞組氨酸需要量為0.32%。Bae等(1999a)報道了8~22日齡肉用仔雞甘氨酸需要量為0.56%。Labadan等(2001)研究了肉用公雛可消化賴氨酸和精氨酸的需要量,結果為:0~2周齡,1.24%和1.19%;2~4周齡,1.11%和沒有測定;3~6周齡,0.92%和0.91%;5~8周齡,0.75%和0.78%。Chamruspollert等(2002)研究表明,1~14日齡肉雞維持最大體增重和最佳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精氨酸的需要量分別為1.17%和1.23%;Corzo等(2003)研究表明,以體增重和最佳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為衡量指標,42~56日齡的肉雞精氨酸的需要量為0.98%。
2 維持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在動物營養(yǎng)需要研究中,維持需要研究是一項基本研究,對于探索具有普遍意義的營養(yǎng)需要規(guī)律,比較不同種類動物或同一種類動物在不同條件下的營養(yǎng)需要特點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隨著對氨基酸功能認識的深入和細化,肉用仔雞維持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正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Leveille等(1958,1959,1960a,1960b)利用氮平衡法測定了成年Leghorn公雞氨基酸維持需要和最低維持水平并被Hurwitz等(1978)引用用于建立肉雞氨基酸需要模型。Burnham和Gous(1992)報道,在氮沉積為零時,成年公雞異亮氨酸的維持需要每天為60mg/kg體重。Owens等(1985)和韓國學者(Kim等,1997a,1997b,1997c;Bae等,1999a,1999b)比較研究了2~3周齡肉用仔雞部分必需氨基酸的生長需要和維持需要。從他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肉用仔雞用于維持和生長的氨基酸需要量是不同的。同時,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用不同的試驗方法會影響肉用仔雞生長和維持氨基酸的需要量:采用氮存留試驗所得的氨基酸需要量(包括維持和生長)普遍高于體增重試驗所得的氨基酸需要量。美國Illinois大學的一批學者在最近幾年研究了10~20日齡肉用仔雞幾種氨基酸的維持需要及沉積效率(Baker等1996;Edward等,1997,1999;Edward和Baker,1999;)。與別的研究者不同的是,他們在試驗中對肉用仔雞采用了整體蛋白質(zhì)及氨基酸分析的方法。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相應氨基酸零沉積時的肉用仔雞維持氨基酸需要量要高于零蛋白沉積時的氨基酸需要量。Hruby等(1999)研究了10~21日齡和32~43日齡肉用仔雞可消化氨基酸的維持需要和生長需要發(fā)現(xiàn),10~21日齡的肉雞氨基酸需要量以mg/kgBW/d表示比32~43日齡的高,總可消化氨基酸需要中維持需要所占比例隨日齡增加而增加;可消化賴氨酸的維持需要量在兩個階段均為零;不同體重的雞表達日氨基酸維持需要量的最好方式是用mg/kg胴體蛋白質(zhì)(Carcass Protein)代替?zhèn)鹘y(tǒng)的mg/kgBW0.75/d。
3 氨基酸適宜比例模型化研究
組成蛋白質(zhì)的各氨基酸在機體代謝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協(xié)同、轉(zhuǎn)化、替代和頡頏作用,各氨基酸之間的比例直接關系到飼料的品質(zhì)和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因此各氨基酸之間的關系及比例也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
3.1 個別氨基酸之間適宜比例的研究
在家禽日糧中,不僅需考慮蛋氨酸的需要量,還需考慮蛋氨酸和胱氨酸的總需要量,因為蛋氨酸是家禽日糧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可通過轉(zhuǎn)硫途徑不可逆的轉(zhuǎn)變?yōu)殡装彼帷W罱簧賹W者研究了它們之間的替代關系。Huyghebaert(1996)的研究表明,以增重和飼料轉(zhuǎn)化效率為依據(jù),添加DL-蛋氨酸和胱氨酸各占50%的混合物只相當于DL-蛋氨酸的81%~86%,肉雞對可消化蛋氨酸的需要量比可消化胱氨酸高。Baker等(1996)報道在3~6周齡的肉仔雞日糧中,可消化胱氨酸的供給不應超過總可消化含硫氨基酸的52%。Schutte等(1994)報道,當?shù)鞍彼嵴伎偤虬被岬?0%時對生產(chǎn)性能較為有利,這與孫作為(1996)的研究結果61.2%十分接近。吳晉強(1996)指出,胱氨酸至少可節(jié)省機體對蛋氨酸需要量的40%。關于含硫氨基酸與賴氨酸之間的最佳比例,Knowles和Southern(1998)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賴氨酸含量為1.0%時,維持肉用仔雞最大體增重、采食量以及最佳飼料轉(zhuǎn)化率的適宜TS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