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肉雞生產中合理使用藥物的綜述

   日期:2016-04-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3    
  正確而合理的使用藥物是保證養雞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在肉雞生產中隨意的亂用藥物,將會給飼養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給藥殘控制也將帶來很大的難度。    

  就目前養雞戶用藥來看,尚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很多養戶自雛雞入舍后除接種疫苗當天和宰前幾天不給雞群投藥外,其余所有的飼養日都不停的給藥,一個飼養周期下來后,要投20幾種藥品,藥費達到1元以上,既增加了生產成本,又破壞了肉雞腸道的菌群平衡,使飼料難于消化吸收,影響了肉雞生長發育 。    

  為提高養戶的收入,減少養戶損失,有必要討論一下藥物使用問題,以引導養戶在肉雞生產中合理用藥。   
    
  一、合理使用“腎藥”    

  有很多養戶在使用藥物以后,都要投給“腎藥”,這似乎很普遍,還有的養戶在35日齡前后要固定的投給一次“腎藥”,叫做通腎,這種做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首先我們對絕大多數“腎藥”的處方剖析一下就會明白了,這些“腎藥”的95%以上成分是碳酸氫鈉,還有少量的亞硒酸鈉,其藥物機理是促進機體尿酸鹽排泄,當使用劑量過大時還會造成亞硒酸鈉中毒。    

  什么因素能造成雞只發生尿酸鹽沉積呢?答案有兩條,一是外源性因素,即由于家禽肝內沒有精氨酸酶,當長期食入含有過高的蛋白質飼料時,可導致尿酸合成增多,超過了腎臟的正常排泄能力,即可引起外源性尿酸鹽沉積癥。其實這一點沒有必要引起我們的擔憂,只要你是使用中型以上公司生產的飼料,就不會存在這一問題,因為中大型公司的飼料是根據肉雞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而精心配置的,對產品也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后才能出廠,絕不會存在因蛋白質的含量過高而造成尿酸鹽沉積癥的現象發生。二是內源性因素,常由于雞群發生腎型傳支和藥物中毒,造成腎功能不全而引起尿酸鹽排泄障礙,引發內源性尿酸鹽沉積癥。事實上,當雞群一旦發生腎型傳支后,沒有有效藥物能治療,“腎藥”可以適當的緩解癥狀,必須靠機體自身去恢復,其損失程度與繼發細菌性疾病的輕重程度直接有關。    

  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是控制腎型傳支的最有效措施。在腎型傳支流行區,首免應接種新支腎(LASOTA+H120+28/86)二聯三價疫苗。在非流行區,首免時接種MA5(傳支苗麻株)對腎型傳支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對于接種傳支苗來講,首免的日齡越小越好,我們用的傳支苗是活毒苗,接種后可迅速在氣管粘膜的上皮細胞中增殖,并起到占位的作用,當有傳支野毒進入呼吸道后,已無增殖空間,減少了傳支野毒在體內的增殖機會。    

  無節制的用藥和隨意加大用藥劑量是造成腎臟組織損傷,導致“花斑腎”的主要原因。在我們肉雞防治細菌性疾病使用的藥物中,氨基糖苷類用量最大,其中最常用的有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安普霉素。氨基糖苷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腎臟毒性,損傷腎臟組織,導致腎功能減退,其中以慶大霉素的腎臟毒性最大。科學而合理的使用藥物是有效的防止“花斑腎”出現的前提,當錯誤用藥導致“花斑腎”出現的時候,可酌情投給“腎藥”,以促進“花斑腎”得到康復。假設“花斑腎”癥狀并不嚴重,可考慮連續投服3-5天0.4%濃度的小蘇打水,也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