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移運輸
1.在2公里以下短距離轉移履帶式收割機具時,要把割臺升起,并切斷割臺脫粒部份的動力,在不平道路上行駛和上下坡時用小油門低檔,千萬不能在有碎石、金屬銳器等堅硬突起物的道路上開快車和急轉彎,否則很容易引起履帶的早期磨損或導致橡膠履帶外傷,縮短履帶的使用壽命。
2.自走轉移到作業區時,在下田作業前必須加強對行走機構、收割機構、輸送機構、脫粒機構等部位的堅固件松緊程度的檢查,因行走時機具履帶與道路地面是硬性接觸,容易將緊固件震松或震脫,當機具投入作業時會產生人為機具故障。
3.因履帶的正常使用壽命規定為1000小時,所以田間轉移超過2公里必須要用車運,避免和減小履帶早期磨損或斷裂。
4.長距離用汽車運輸時,必須將收割臺放到底,底部墊木板、草包等較軟非金屬,避免變形和損壞液壓油缸。機具必須用彈性橡膠帶或鐵線牢固地捆綁,捆扎時應選擇機架、底盤等部位,不允許捆綁在薄壁件、傳動軸等容易變形損壞的零部件上,履帶前后用硬物頂緊,避免整機移位,并且將主變速檔掛檔及制動拉緊。
5.機器上下車時,務必安排專人協助監視引導,將機器的履帶與裝卸板事先在地面或運輸車上調整好方向,并注意提醒四周非工作人員遠離機器,提醒機手將割臺應升到最高位置,用小油門最低檔操作。機器在裝卸板行走過程中,嚴禁使用主離合器,即行走離合器不能分離,嚴禁操作液壓轉向桿,也不得突然踩剎車裝置,否則會引起機器突然轉向,有落下翻車的危險。所用上下車裝卸板要有足夠強度并帶有掛鉤,裝卸板單塊承重應大于1300公斤以上,每塊裝卸板寬度應在45厘米左右,長度應在裝卸高度4倍以上并且具有防滑功能,如有條件時最好在固定式裝卸臺上下車。
二.磨合試運轉
新機或大修后的收割機,在投入作業前必須進行磨合試運轉。
1.試運轉前應檢查各部件的裝配位置是否正確,運動件的間隙是否適當(如:定刀片與動刀片的間隙),緊固件連接是否牢固,按使用說明書要求加足燃油、冷卻水、潤滑油,觀察對整機外表有無損傷和變形。
2.將主變速桿放在空檔位置,由慢到快空運轉三十分鐘,先接合上脫粒主離合器,再接合上切割離合器,檢查油壓、水溫、電流表的充放電情況,檢查各部件運轉和割臺升降是否正常及機內是否有異物,如發現有金屬互相磕碰的異常響聲要查明原因及時排除。空車試運轉停車后,檢查和調整切割器的定刀片和動刀片合理間隙在0.2~0.5毫米,并加潤滑油;檢查緊固件、輸送帶和傳動鏈的松緊度,檢查皮帶緊度和傳動部件及軸承是否發熱,必要時作適當調整。
3.固定試車后,可在空地或稻田里進行行走試車,檢查轉向制動是否靈活可靠,各操縱桿是否有卡滯現象,各運動件是否正常到位,聯接螺栓有否松動,焊接件有無脫焊和裂縫,橡膠履帶如有松弛應予調整。
三.對下列部位應經常進行檢查調整
1.分禾器檢查調整。分禾是收割機作業的第一道工序,分禾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后的作業工序和谷粒的損失,為此,安裝和調整分禾器須保證:分禾器中心線要垂直于割臺的動刀桿,分禾器尖與切割器高度一致;若分禾器變形,應及時校正,以免漏割,斜割而造成稻谷損失。
2.檢查調整撥禾輪。撥禾輪的高度為撥禾輪及撥齒轉至最低位置時,應作用在作物切割處以上三分之二的部位。過高易打擊稻穗部,過低易在撥禾板上掛莖桿。撥禾輪的前后位置,應調整到割臺處于切割位置時,撥禾輪軸位置應在切割器的正上方較合適。
3.檢查調整撥禾輪板的傾角,減少帶禾損失。收割直立或輕微倒伏的水稻時,撥禾輪板應垂直向下,這樣可減少撥禾輪板與稻穗頭的接觸,減少谷粒損失。收割倒伏的水稻時,撥禾輪板向后傾,并減少水稻聯合收割機使用中谷粒損失的技術措施將撥禾輪降低和后移。
4.檢查調整伸縮桿偏心位置,防止割臺喂入口翻草造成谷粒損失。伸縮桿伸出時,與割臺底板間隙為5~10mm;縮進時與中間輸送槽被動輪方向應縮至攪龍圓筒外周面。
5.傳動系統檢查調整。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對行走傳動、風扇傳動、收割臺傳動、輸送裝置傳動、脫粒機傳動、鼓風機傳動、谷物輸送螺旋桿傳動、振動篩傳動、排草鏈條傳動、切草器傳動等三角皮帶的檢查和調整,傳動三角皮帶根據兩輪中心距的長短,以手緊壓其撓度應在10~30毫米范圍內為宜。對扶禾傳動、稻穗輸送傳動、排草傳動鏈條松緊度的檢查和調整,傳動鏈條自由撓度根據兩輪中心距而定,一般在5~10毫米之間。這些傳動機件過緊會影響其使用壽命,過松影響傳動效率。
6.電器系統檢查調整。聯合收割機的電器系統主要由蓄電瓶、調節器、起動繼電器、啟動機(馬達)、發電機指示儀表、保險絲盒、控制開關和導線等組成。經大修后的機子要重點檢查電路接地是否正確,大部分機子的電路為負極接地,千萬不能反接,否則容易將損壞發電機。多注意檢查保險絲是否完好、啟動回路上各接線柱、接插件是否松動,線頭有否脫出,尤其要對蓄電瓶常維護保養,廷長其使用壽命。
7.正確調整振動篩的傾斜角度和振幅。為了提高清選率和減少清選損失,目前大部分國產機型都采用風機加雙層振動篩清洗結構,當收割清選量大的作物時(如濕度大、葉桿多的水稻),需加大振動篩的振幅和降低傾斜角度,提高谷物清選率;當收割清選量不大的作物時,需減小振動篩的振幅和加大傾斜角度,減少谷物清選損失。因此,在作業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8.行走離合器的調整。行走主離合器的踏板輕踩自如,自由行程為10~20毫米之間,三個分離杠桿與分離軸承的間隙在0.3~0.5毫米之間,其才能有效地傳遞或切斷柴油機通過三角皮帶傳動到變速箱的動力,使機器能平穩地起步,換檔停車。在操作過程中,如果發現當離合器踏板踩到底時,動力不能立即切斷,此時離合器是處于半分離狀態,引起換檔困難,必須要對分離軸承與三個分離杠桿的間隙、行走離合器拉桿長度的調整,否則會大大加速離合器零件的損壞。
9.轉向機構的檢查調整。其主要由轉向操縱桿、轉向拉桿、轉向離合器、分離螺旋臂等組成。在機器行走過程中,向后拉右向轉向操縱桿時,機器應能自如向右轉彎;向后拉左轉向操作桿時,機器能自如向左轉彎。需要調整時,應在轉向離合器螺旋臂處于自由狀態下,調整轉向離合器軸承與拉桿螺母的間隙在0.3~0.5毫米范圍內即可。
10.工作離合機構的檢查與調整。其主要由操作手柄、拉桿、張緊輪、摩擦離合器等組成。檢查時,在小油門狀態下將操作手柄放在“接合”位置,摩擦離合器能自如接合,收割臺、輸送槽、脫粒機、清選機構四大構件開始工作;將操作手柄放在“分離”位置,摩擦離合器能徹底分離,收割臺、輸送槽、脫粒、清選四大構件停止工作。大部分自走式的機型調整方法是:將操作手柄放在“接合”位置,調整拉桿的長度,保證三角皮帶的張緊度在以手緊壓其撓度應在20毫米范圍內為宜;將手柄向上拉至“分離”位置,使工作離合器完全分離,收割臺等四大構件停止運轉(主要指自走式全喂入式機型。半喂入自走式機型工作離合器均不相同,檢查調整時詳見各種機型產品使用說明書。)
四.正確操作使用
1.收割機下田遇田埂高時,應在田塊的右角(操作臺在右邊的機型)或左邊(操作臺在右邊的機型)先用人工割出一塊空地(2m×4m),以免壓禾造成谷粒損失。
2.正確開好割道。應沿田塊的右邊或左邊先割出一行,然后,采用二到三次倒車前進直線斜割的辦法,開出田角割道后,再轉彎直線收割。
3.收割時盡量走直線,避免邊收割邊轉彎,壓倒水稻,造成谷粒損失。
4.收割機作業中,應采用中、大油門工作。當收割機到田頭或離開割區轉移時,應繼續保持中大油門,運轉30s左右,以確保機器內水稻脫粒清選干凈,減少谷粒損失。
5.先動后走。收割機作業時,先結合工作離合器,讓割臺切割器、輸送裝置、脫粒、清選等工作部件先運轉,達到額定工作轉速,再駕駛收割機行走收割作業,這樣可以防止切割器被稻莖桿咬住,減少谷粒浪費。
6.遇濕等干。早晨露水大,水稻潮濕,一般要等到上午9時左右,露水干了,再駕駛收割機收割,這樣可提高作業效率,還可避免收割機工作部件堵塞和減少稻谷的損失。
7.在收割作業時,要做到“一聞、二看、三聽”。聞有無傳動帶燒焦味;看儀表盤上的機油壓力指示燈、充電指示燈及各種報警燈是否點亮,看水溫、轉速是否正常,有無堵塞,雜余是否過多,排草是否暢通;聽有無異常的響聲,如撞擊聲、鏈條或傳動帶的跳動聲、主滾筒內異響以及報警喇叭聲等。若出現上述問題,應及時停下來,查明原因并排除。
8.合理掌握速度。收割機作業速度直接關系到作業效率和質量,如果水稻產量500kg/畝以上,可選用Ⅰ檔作業;如果水稻產量在400~500kg/畝,可用Ⅱ檔作業;如果水稻產量在400kg/畝以下,可用Ⅲ檔作業,這樣可提高作業效率,防止收割機堵塞。
9.收割作業中途盡量減少停機,遇故障停機時,應及時切斷收割機動力,減少收割臺造成的谷物損失。
10.應避免轉向時收割(尤其是半喂入式機型),因為收割的作物莖稈有可能會長短不一,影響正輸送和脫粒。
11.接糧員要注意避免接與放糧過程中的漏、拋、撒等浪費現象。
12.機器倒車或轉彎時,不能采用快速倒車和急轉彎,避免接糧員等其他人員發生被拋下或碰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