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青椒夏秋涼棚秋延后栽培法

   日期:2016-03-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5    
 秋延后栽培的青椒以其品質好、產量高、市場缺口大,一直被廣大農民和農業科技工作者所重視,但是我們冀東地區由于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青椒秋延后栽培成為一個栽培難點和技術空白點,雖經多年努力,卻一直沒有形成實質性地突破。玉田縣民間農業科技愛好者趙辮,2004年研究摸索了一套青椒夏秋涼棚秋延后栽培法,有效地解決了困擾廣大農民和農業技工作者多年的技術難題,并實現了高產高效。2005年該方法在玉田縣虹橋鎮珠三村示范1.3公頃,平均667平方米產鮮椒4000千克,667平方米效益達8000多元。該法的核心是“四個確保、三個加強和兩個到位”,實踐證明該法不但在冀東地區適用,而且在整個華北地區都具有指導意義。 

    1. 四個確保 

    第一,嚴格育苗及定植時期,確保青椒有充足的生育期和采摘期。青椒夏秋涼棚秋延后栽培必須保證6月中旬育苗,8月初定植在塑料涼棚內,10月初自第一茬椒上市開始,充分利用青椒無限生長習性,到11月上中旬,采摘期可達45天。這段時間正是鮮椒市場供應淡季,基本可以實現青椒高價位銷售。 

    第二,規范涼棚建設質量與規格,確保青椒夏秋季栽培能順利進行。在青椒定植前20天開始建設涼棚。棚寬9~15米、長50~100米,棚高2.9米,水泥支柱,竹片拱棚結構,南北走向,四幅棚膜,接茬為通風口,便于通風降溫散濕。 

    第三,選擇優良品種,確保高產、高效。從試驗示范結果及大田生產經驗來看,海豐31號、海豐32號、海豐68號等青椒優良品種,最適宜夏秋涼棚秋延后栽培。其中,海豐31號屬中早熟一代雜交品種,方燈籠形,果實綠色,果面光滑,最大果重150克;海豐32號屬中早熟椒一代雜交品種,長方燈籠形,果實深綠色,果面光滑、味脆甜,最大果重250克;海豐68號屬早熟椒一代雜交品種,大牛角形,橫徑4~8厘米,果長30厘米左右,最大果長33~35厘米,果肉厚、耐貯運,連續結果能力強,辣味濃,單果重100克左右,大果可達150克。 

    第四,強化密度指標,確保群體結構科學合理。涼棚青椒栽培,實行南北向起壟,一般行距45~50厘米,壟高15厘米,株距25~30厘米,單株栽培,每667平方米留苗3500~4000株。 

    2. 三個加強 

    第一,加強苗期管理,實現壯苗定植。涼棚青椒育苗,每667平方米用種子量75~100克,需育苗面積5~7平方米。定植時的壯苗標準為:展開葉片數達到8~10片,株高20厘米左右,莖粗0.3厘米,并出現花蕾。 

    第二,加強肥水管理,協調肥水供應與青椒生長的關系。定植前,隨整地每667平方米底施優質腐熟有機肥3~5立方米、富爾磷鉀菌4千克、三元素復合肥50千克、硫酸鋅1千克。定植后立即澆定植水,緩苗時澆1次緩苗水,前茬是茄科作物的如辣椒、茄子、西紅柿、馬鈴薯等,每次澆水時隨水沖施抗重茬鉀寶,每667平方米4千克+食醋0.5千克;從開花到坐果期,應控制肥水,以防落花落果。坐果后每667平方米追三元素復合肥20千克,每采收2次果,追肥1次。澆水時,要澆小水,隨水沖施金福牛根霸每667平方米10千克,同時噴施促進椒果生長發育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膨果鉀寶。 

    第三,加強溫濕度管理,改善青椒生長環境。溫濕度管理是青椒夏秋涼棚秋延后栽培成敗的關鍵。秧苗定植時正值高溫季節,應選擇陰天或晴天的下午定植。青椒定植后,棚內溫度白天氣溫掌握在25~30℃,夜間控制在15~20℃,空氣濕度70%以下,過高要及時通風降溫散濕,以防棚內病蟲害的滋生蔓延和青椒的落花落果,最大限度地營造青椒能正常生長的環境條件。 

    3. 兩個到位 

    第一,土壤處理到位。涼棚建好后,進行整地。整地時將辛硫磷、復活1號與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膜悶棚8小時,利用棚內高溫和藥物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蟲。 

    第二,病蟲防治到位。棚內青椒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瘡痂病、疫黑斑病,大都是由于高溫高濕而引起的,這些病害的防治除加強通風透光外,還必須進行藥劑防治,方法是菌毒克+中研3號+富爾665,施藥7天后,葉面噴施比森+富爾665,以增加植株抗性,促進青椒恢復和生長。棚內青椒的主要蟲害是蚜蟲和薊馬,蚜蟲用啶蟲脒每667平方米15毫升或回頭殺每667平方米40克噴霧防治;薊馬用富爾真賽每667平方米15毫升噴霧防治。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