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溫室茄子異常癥狀與防治方法

   日期:2016-03-1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89    
   1 僵苗
     1.1 病癥 早春茬茄子在苗期常會出現葉片小、 顏色暗綠、莖稈細、發根少等
     癥狀,這種苗定植后緩苗慢、長勢弱、容易落花落果。
     1.2 發病原因 苗床溫度過低(長期低于15℃) ,最易發病,用加熱設施或營養
     缽育苗時因耗水量多,若澆水不及時,使床土過干也會發病。
     1.3 防止方法 早春茬茄子苗期(11月中上旬翌年2月中下旬)正值我區的低溫時
     期, 因此溫度管理是最關鍵的。首先選用抗低溫品種:如圓茄中的快圓茄、蘭雜5號、
     長茄中的壽光紫長茄、蘭雜2號等,其次采用加熱設施,如鋪設地熱線,并加蓋小拱棚,
     二道幕等保溫設施,及時澆水,加強溫度和水分的管理。
     2 落花、落果、落葉
     2.1 病癥 花開后脫落不結果:低溫期下部葉黃化自落,高濕期幼茄軟化自落。
     2.2 發病原因 落花:溫度過低(低于15℃) 或夜溫過高(高于20℃)易形成短柱
     花,一般是不能正常結果的;此外缺少氮時,會使植株長勢變弱,分枝減少,花芽發育
     不良,短柱花增多;水肥過多時,特別是門茄開花時若澆水也易落花,落果、落葉;溫
     度過低,氮磷施入過量,土壤濃度過大,植株因長期營養不平衡而老化,主要是缺鋅引
     起的植株赤霉素合成量降低后遺癥,使葉柄與莖稈、果柄連接處因缺乏生長素,形成離
     層后脫落。
     2.3 防止方法 加強溫度管理,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茄子定植緩苗后,追肥1
     次人糞尿,澆緩苗水,在門茄開花時,適當提水蹲苗,直至門茄“瞪眼”,結束蹲苗,
     開始澆水施肥,發生落葉現象時,可在葉面噴施700倍液硫酸鋅水溶液或每畝施硫酸鋅1
     千克,或在植株上噴含鋅營養素(如:綠豐寶),可防落促長,開花結果期還可用植物生
     長調節劑蘸花保果。如:20--30毫克/千克的2.4-D涂抹花萼和花柄上端,或用40--50
     毫克/千克防落素噴花。
     3 畸形果
     3.1 僵茄(石茄)
     3.1.1 病癥 果實細小、果皮無光澤、質地堅硬口感差。
     3.1.2 發病原因 果實膨大期,遇低溫弱光或高溫強光;施肥時磷肥量過多,
     影響對鉀、硼的吸收,從而使果實僵化;開花時遇低溫弱光,使花粉發育不良,影響授
     粉受精,出現單性結實的產物。
     3.1.3 防治方法 加強溫度光照管理,及時清理棚膜以增加透光率,或在室內
     張掛反光幕以增加光照。定植時磷肥主要施在苗根下,后期每次少施,忌過多,結果期
     注重施入鉀肥,一旦出現因磷肥過量的僵果后,改用鉀、硼肥(硫酸鉀、硼砂)。
     3.2 雙身苗
     3.2.1 病癥 果實雙身畸形,影響商品外觀,但不影響品質。
     3.2.2 發病原因 肥料供應過多,生長調節劑使用濃度過大,出現多心皮的畸
     形茄。
     3.2.3 防治方法 花期加強溫度管理,水肥適量供應,生長調節劑的濃度應在
     規定濃度范圍內適當增大(溫度低時)或減少(溫度高時)。
     3.3 裂茄、無光澤茄
     3.3.1 病癥 果裂、萼裂,果皮無光澤,品質較差。
     3.3.2 發病原因 茶黃螨幼蟲危害,使果皮增厚變粗糙,而內部胎座繼續發育,
     造成內長外不長;果實膨大過程中,干旱使果皮變硬,之后又突然澆水;果實發育后期,
     土壤干旱缺水,供水不及時。
     3.3.3 防治辦法 防除茶黃螨幼蟲,用克螨特,三氯殺螨醇,滅螨猛等藥劑。
     結果期切忌不可缺水,均勻澆水。
     4 頂葉凋萎
     4.1 病癥 植株頂端莖皮木栓化龜裂, 葉色青綠,邊焦邊黃化:果實頂部肉皮
     下凹,易染綿疫病,爛果。
     4.2 發病原因 堿性土壤中, 夏季由低溫弱光期轉入高溫強光期,地上部蒸騰
     作用增大,但根系吸收能力弱,造成頂葉因缺鈣、缺硼而凋落。
     4.3 防治方法 注意此時對葉面補充鈣硼肥,遇高溫強光天氣要注意通風降溫,
     發生綿疫病時可噴施波爾多液,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真菌性藥劑防治。
     5 花蕾不開放
     5.1 病癥 子房不膨大,花蕾緊縮不開放。
     5.2 發病原因 缺硼。
     5.3 防治方法 葉面上噴200倍液硼砂水溶液或含硼光合微肥。
     6 灰霉病
     6.1 病癥 葉片上有不規則病斑, 病葉下垂或干枯,表面上生有少量灰霉,莖
     發展為長橢圓病斑,潮濕時,產生灰褐色霉狀物,嚴重時,果實會壞死、脫落。
     6.2 發病原因 低溫高濕,光照不足,密度過大,生長過盛,管理不及時。
     6.3 防治方法 加強通風排濕, 及時摘除門茄以下側枝,隨采收果位的上移,
     及時摘去中下部老葉,以利通風透光,藥劑防治可用煙熏劑一熏靈或灰霉清等防治。
     7 黃萎病
     7.1 病癥 苗期很少發生, 一般坐果后表現有癥狀,常常是自下向上,或從一
     邊向整株發展,因此又稱“半邊瘋”,葉片萎蔫枯黃,莖桿維管束變褐,嚴重時整株死
     亡。
     7.2 發病原因 定植到開花期, 日均溫低于15℃,持續時間長,鹽漬化土壤中
     銅元素缺乏,使植物體抗病性及免疫力差,極易感染黃萎病病菌而枯死 (原因:銅素可
     進入細菌體,使其蛋白質合成受阻,影響其活動和繁殖衍生能力)。
     7.3 防治方法 實行輪作制度, 選用抗病品種,例如:快圓茄、紫陽長茄、蘭
     州長茄等;嫁接用托洛巴姆作砧木(或毛粉802) ,幼苗期葉面噴施銅制品,定植時每畝
     追施硫酸銅2--4千克, 壯秧防病效果明顯;根部灌藥,50%DT可濕性粉劑350倍液,50
     %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每株澆100毫升。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