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夏津縣白馬湖鎮梅莊村摸索出一套大蔥反季節種植收獲模式(即大蔥由麥前栽植改為麥后栽植,由秋后收獲改為來年春天收獲),667平方米產量可達到5000千克,并且錯開了普通大蔥上市時間,效益較高。今午3月底反季節大蔥一上市便吸引了內蒙古、四川、陜西、河南、河北及東三省等地的大量客戶前來搶購,價格最高達到2元/千克,大蔥667平方米純收入6000多元。全村今年種植反季節大蔥67公頃,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6000元。目前,該種植模式在全縣己推廣333公頃。現將該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制度與栽培季節
大蔥忌重茬,在重茬地上種植大蔥長勢弱,產量低,品質差,病蟲害重,最好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可與糧食作物、十字花科蔬菜、茄果類、瓜類等輪作栽植。采取反季節種植收獲方式(即大蔥由麥前栽植改為麥后栽植,由秋后收獲改為來年春天收獲),從而錯開了普通大蔥的上市時間,提高種植效益。
2.品種選擇
主要選山東章丘中華蔥王和北京高腳白蔥,這兩個品種屬于大蔥白類型,植株生長粗壯,不易倒伏,質嫩味甜,生熟食俱佳。
3.育苗
播種 于9月下旬(秋分左右),選擇肥沃疏松、有排灌條件的沙壤土,667平方米施5000千克有機肥作底肥,淺耕細耙,整平作畦,開溝條播或撒播均可。使用新種子,每667平方米用種量2~3千克,可定植0.5~0.7公頃。
苗期管理 越冬前控制水肥,防止秧苗過大或徒長,并嚴格控制冬前幼苗不超過3個葉,株高在10厘米左右為宜。土壤開始結凍時澆足凍水,結合澆水少量追肥1次,返青后適時澆返青水。澆水時間不能過早,防止地溫降低,葉片發黃。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從返青到定植,追肥2~3次,及時除草間苗,淘汰弱苗、病苗。隨著氣溫升高生長加快,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定植前10天停止澆水,進行幼苗煉苗以利緩苗,定植前1天澆水潤畦,便于起苗。
4.定植
整地施肥 麥收后,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4000千克,三元復合肥50千克,翻耕20~25厘米深,使土肥充分混合,按80厘米的行距開好定植溝,溝深40厘米,寬20厘米,溝內集中施入腐熟糞干和過磷酸鈣,再將溝底刨松,而后定植。
秧苗的準備 起苗后大小苗分開,剔除病苗、弱苗、過小苗及明顯彎曲苗。
定植 按株距6厘米單株深插,將葉面與栽植溝成垂直方向排列,利于密植與管理。定植深度以不埋沒蔥心為宜,過深不宜發苗,過淺影響蔥白長度。并避免蔥苗折斷,定植后將蔥株兩邊的松土壓實,隨后澆透水。
5.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 定植后進入炎夏季節,緩苗較為緩慢,如天氣不十分干旱,一般不宜再澆水,應加強中耕除草、疏松表土、蓄水保墑,以促進根系生長。遇大雨要注意排水,防止蔥溝積水,造成高溫高濕、土壤通氣不良,導致爛根、黃葉和死苗。立秋后,大蔥對水肥需求增加,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15千克。處暑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在立秋至白露之間,澆水掌握輕澆、早晚澆的原則。白露以后,大蔥開始旺盛生長,需在白露節和秋分節進行追肥,以速效肥為主,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20千克,復合肥10千克;澆水掌握勤澆、重澆的原則以滿足蔥白生長的需要。
適時培土 大蔥全生育期培土4次,分別在立秋、處暑、白露和秋分進行培土,第一二次培土時,植株生長緩慢,培土應較淺;第三四次培土時,植株生長迅速,培土宜較厚。前期可結合中耕進行少量覆土,以后結合追肥培土。每次培土厚度均以培至最上葉片的出口處為宜,切不可埋沒心葉,不能造成蔥苗彎曲。培土在上午露水干后,土壤涼爽時進行。如土溫過高,濕度過大,則易引起爛莖。
病蟲防治 大蔥葉面有蠟粉,為了提高藥劑附著力,藥液中要加入中性皂,用藥時間以上午為宜。
霜霉病 發病初期,噴75%白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菌核病 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菌核凈1000~1500倍液噴灌植株基部,隔7~10天1次,連灌2~3次。
銹病 發病初期噴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1000倍液加15%三唑酮2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軟腐病 可采用77%豐護安(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索4000倍液防治。
紫斑病 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蔥薊馬和潛葉蠅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樂果乳油1000倍液,每5~6天噴1次,連噴2~3次。
蔥地種蠅 用50%地蛆靈乳油1500倍液澆灌防治。
6.收獲
大蔥第二次越冬后,返青時澆水促長,待大蔥剛好抽薹時(此時大蔥已積累了大量養分),即可隨時根據市場需要收獲上市,667平方米產可達5000千克。收獲方法是,先掘開壟臺的一側,露出蔥白,輕輕拔出,抖去泥土。適當晾曬后,按蔥白長短分級,并束成小捆。要注意輕拿輕放,使假莖不受損傷,以保證大蔥質量。
1.栽培制度與栽培季節
大蔥忌重茬,在重茬地上種植大蔥長勢弱,產量低,品質差,病蟲害重,最好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可與糧食作物、十字花科蔬菜、茄果類、瓜類等輪作栽植。采取反季節種植收獲方式(即大蔥由麥前栽植改為麥后栽植,由秋后收獲改為來年春天收獲),從而錯開了普通大蔥的上市時間,提高種植效益。
2.品種選擇
主要選山東章丘中華蔥王和北京高腳白蔥,這兩個品種屬于大蔥白類型,植株生長粗壯,不易倒伏,質嫩味甜,生熟食俱佳。
3.育苗
播種 于9月下旬(秋分左右),選擇肥沃疏松、有排灌條件的沙壤土,667平方米施5000千克有機肥作底肥,淺耕細耙,整平作畦,開溝條播或撒播均可。使用新種子,每667平方米用種量2~3千克,可定植0.5~0.7公頃。
苗期管理 越冬前控制水肥,防止秧苗過大或徒長,并嚴格控制冬前幼苗不超過3個葉,株高在10厘米左右為宜。土壤開始結凍時澆足凍水,結合澆水少量追肥1次,返青后適時澆返青水。澆水時間不能過早,防止地溫降低,葉片發黃。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從返青到定植,追肥2~3次,及時除草間苗,淘汰弱苗、病苗。隨著氣溫升高生長加快,增加澆水次數和澆水量。定植前10天停止澆水,進行幼苗煉苗以利緩苗,定植前1天澆水潤畦,便于起苗。
4.定植
整地施肥 麥收后,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4000千克,三元復合肥50千克,翻耕20~25厘米深,使土肥充分混合,按80厘米的行距開好定植溝,溝深40厘米,寬20厘米,溝內集中施入腐熟糞干和過磷酸鈣,再將溝底刨松,而后定植。
秧苗的準備 起苗后大小苗分開,剔除病苗、弱苗、過小苗及明顯彎曲苗。
定植 按株距6厘米單株深插,將葉面與栽植溝成垂直方向排列,利于密植與管理。定植深度以不埋沒蔥心為宜,過深不宜發苗,過淺影響蔥白長度。并避免蔥苗折斷,定植后將蔥株兩邊的松土壓實,隨后澆透水。
5.田間管理
肥水管理 定植后進入炎夏季節,緩苗較為緩慢,如天氣不十分干旱,一般不宜再澆水,應加強中耕除草、疏松表土、蓄水保墑,以促進根系生長。遇大雨要注意排水,防止蔥溝積水,造成高溫高濕、土壤通氣不良,導致爛根、黃葉和死苗。立秋后,大蔥對水肥需求增加,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15千克。處暑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在立秋至白露之間,澆水掌握輕澆、早晚澆的原則。白露以后,大蔥開始旺盛生長,需在白露節和秋分節進行追肥,以速效肥為主,每次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銨20千克,復合肥10千克;澆水掌握勤澆、重澆的原則以滿足蔥白生長的需要。
適時培土 大蔥全生育期培土4次,分別在立秋、處暑、白露和秋分進行培土,第一二次培土時,植株生長緩慢,培土應較淺;第三四次培土時,植株生長迅速,培土宜較厚。前期可結合中耕進行少量覆土,以后結合追肥培土。每次培土厚度均以培至最上葉片的出口處為宜,切不可埋沒心葉,不能造成蔥苗彎曲。培土在上午露水干后,土壤涼爽時進行。如土溫過高,濕度過大,則易引起爛莖。
病蟲防治 大蔥葉面有蠟粉,為了提高藥劑附著力,藥液中要加入中性皂,用藥時間以上午為宜。
霜霉病 發病初期,噴75%白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菌核病 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菌核凈1000~1500倍液噴灌植株基部,隔7~10天1次,連灌2~3次。
銹病 發病初期噴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1000倍液加15%三唑酮2000倍液,隔10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軟腐病 可采用77%豐護安(或77%可殺得)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霉索4000倍液防治。
紫斑病 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蔥薊馬和潛葉蠅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樂果乳油1000倍液,每5~6天噴1次,連噴2~3次。
蔥地種蠅 用50%地蛆靈乳油1500倍液澆灌防治。
6.收獲
大蔥第二次越冬后,返青時澆水促長,待大蔥剛好抽薹時(此時大蔥已積累了大量養分),即可隨時根據市場需要收獲上市,667平方米產可達5000千克。收獲方法是,先掘開壟臺的一側,露出蔥白,輕輕拔出,抖去泥土。適當晾曬后,按蔥白長短分級,并束成小捆。要注意輕拿輕放,使假莖不受損傷,以保證大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