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地選擇
選擇排灌方便、地勢平坦、土壤肥力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并符合NY5010的要求。
2 品種選擇
選擇能越冬的荷蘭bejo種子有限公司的偌曼達、吉得恩、布朗克等甘藍品種。品種特性為:葉球圓形,綠色,結球緊實,蠟質厚,耐貯運,田間成熟后3個月不炸球。生育期<95天,種子純度≥98%,發(fā)芽率95%以上。符合GB16715.4-1999標準。種子綠色包衣處理。
3 育苗
3.1 播種前的準備
根據育苗季節(jié)、氣候條件的不同選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陽畦等育苗設施,夏季育苗還應配有遮陽設施。有條件的可采用穴盤育苗和工廠化育苗,并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創(chuàng)造適合秧苗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
營養(yǎng)土選用近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園土3份與充分腐熟的過篩圈肥1份配合,按每1立方米加三元復合肥1kg或相應養(yǎng)分的單質肥料混合均勻。將床土鋪入苗床,厚度約10cm。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積準備播種床6~10平方米。床土消毒用保苗衛(wèi)士、死苗一號、必克、士嘉,按每1平方米用藥8~10g與4~5kg過篩細土混合,播種時2/3鋪于床面,1/3覆蓋在種子上。
3.2 播種
7月15日至8月3日育苗。每667平方米播種量5000~6000粒。先將苗床耙平,然后澆大水,待水滲下后,覆一層細土(或藥土),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播后均勻覆土,厚約1cm。露地夏秋育苗,使用小拱棚或平棚育苗,覆蓋遮陽網或舊薄膜遮陽防雨。
3.3 苗期管理
①溫度 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陽降溫,冬春育苗靠通風和遮陽來調節(jié)溫度。育苗溫度管理見表1。
②光照 夏秋育苗和秋冬育苗適當遮光降溫。
③水分 視苗床墑情適當澆水。結合防病噴死苗一號、必克、士嘉。
④分苗 當幼苗1~2片真葉時,分苗在營養(yǎng)缽內,擺入苗床,注意分苗前1天苗床須澆水,起苗時應多帶土,避免傷根,栽苗時,必須隨栽苗隨即澆水,或先開溝澆清水擺苗后封土。
⑤分苗后管理 分苗后要連澆3次水,促使緩苗。緩苗后劃鋤2~3次,床土不旱不澆水,澆水宜澆小水或噴水。定植前7天澆透水,1~2天后起苗蹲苗,并進行低溫煉苗。露地夏秋育苗,分苗后要用遮陽網防暴曬,有條件的還要扣防蟲網防蟲。同時要防止床土過干,在雨后及時排除苗床積水。
⑥壯苗標準 植株健壯,6~8片真葉,葉片肥,蠟粉多,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
4 定植
安排茬口時應避免與甘藍、花菜、蘿卜等作物重茬。禁止使用未經國家和省級農業(yè)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硝態(tài)氮肥,城市垃圾、污泥、工業(yè)廢渣等作基肥。有機肥料需達到規(guī)定的衛(wèi)生標準。中等肥力土壤每667平方米施廄肥5000kg,在基肥中加入過磷酸鈣50~80kg、氮磷鉀復合肥25kg,基肥撒施,翻入土中25~30cm后耙平。
8月15日至9月3日定植,采用高壟寬窄行定植。寬行60cm,窄行40cm,株距25cm,667平方米定植4500~5000株。
表1 育苗期溫度管理
時期 白天適溫℃ 夜間適溫℃
播種至齊苗 20~25 15~16
齊苗至分苗 18~23 13~15
分苗至緩苗 20~25 14~16
緩苗至定植前10天 18~23 12~15
定植前10天至定植 15~20 8~10
表2 主要病蟲害的藥劑防治
防治對象 農藥名稱 噴霧倍數 安全間隔期/天
霜霉病 必克 600倍 ≥15
士嘉 500倍 ≥7
死苗一號 600~800倍 ≥2
黑斑病 必克 500~600倍 ≥7
黑腐病必克 500倍 ≥3
72%農用鏈霉素 4000倍 ≥3
菌核病 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000~1200倍 ≥10
40%菌核凈 1500~2000倍 ≥10
軟腐病 72%農用鏈霉素 4000倍 ≥3
必克 400~600倍 ≥3
菜青蟲 保爾 1000倍 ≥7
農哈哈 1500~2500倍 ≥7
小菜蛾 保爾 1500~2500倍 ≥7
博星 667平方米用33~50ml ≥7
蚜蟲 威力特 2000~3000倍 ≥11
10%吡蟲啉 1500倍 ≥7
5 田間管理
5.1 肥水管理
緩苗期定植后,視當時氣候情況,4~5天澆緩苗水,隨后結合中耕培土1~2次。
①蓮座期 通過控制澆水而蹲苗,中晚熟種10~15天,結束蹲苗后要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氮肥3~5kg,同時用0.2%硼砂液葉面噴施1~2次。
②結球期 應增加灌水,使地面經常保持濕潤,結合澆水追施氮肥2~4kg,鉀肥1~3kg,同時用0.2%的鉀寶溶液葉面噴施1~2次。結球后期控制澆水次數和水量,收獲前20天內不得追施無機氮肥。
5.2 病蟲害防治
田間主要病蟲害霜霉病、黑腐病、菌核病,菜青蟲、蚜蟲、夜蛾等。
選用抗病品種,輪作倒茬,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培育壯苗,加強田間管理。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利用高壓汞燈、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誘殺成蟲。積極保護利用天敵,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蟲害。
生物藥劑采用生物源農藥如齊墩螨素、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以生物藥劑防治為主。使用藥劑時嚴格按照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規(guī)定執(zhí)行。合理施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主要病蟲害防治。
6 采收
根據甘藍的生長情況和市場需求,陸續(xù)采收上市。在葉球大小定型,緊實度達到八成時即可采收。上市前,可噴500倍的高脂膜,防止葉片失水萎蔫,影響經濟價值。同時,應去其黃葉或有病蟲斑的葉片,然后按照球的大小進行分級包裝。采收后將殘枝敗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
7 出口及內銷甘藍的規(guī)格標準
本標準主要針對向消費者提供的新鮮甘藍而言,規(guī)格標準主要包括甘藍的品質、大小、單球重及包裝等,要求達到出口及內銷標準。
7.1 葉球要求
具有該品種特有的形狀及色澤。葉球無腐爛、變質,無損傷及病蟲害,表面干凈。結球適度,無裂球、抽薹現象,無凋萎跡象。葉球外葉、根莖切除適度。
7.2 大小及單球重標準
圓球型甘藍符合標準的單球重一般0.7kg以上。如果葉球達到了品質標準,但不符合大小及單球重標準只能稱為等外品。
根據葉球的種類及球重,即可確定每個容器內葉球的個數。在市場上銷售時,每容器內裝量一般標準為10kg。
7.3 出口包裝標準
甘藍的包裝容器一般采用波紋厚紙箱,圓球形的長500mm,寬400mm,高150mm。紙箱的材料選用JISZ1516規(guī)格的雙面波紋厚紙或雙層雙面波紋厚紙,成品紙箱的耐壓強度為400kg以上。紙箱上口與下底分別用封口釘封口,封口釘長度為15mm以上,寬度為2mm以上,分別固定紙箱的上口2點和下底4點。包裝用膠帶是JISZ1511型規(guī)格產品,但也可使用與此規(guī)格產品具有同等效力的膠帶。外包裝應寫明品種名稱、產地、等級標準、個數等,生產單位及商標。
選擇排灌方便、地勢平坦、土壤肥力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并符合NY5010的要求。
2 品種選擇
選擇能越冬的荷蘭bejo種子有限公司的偌曼達、吉得恩、布朗克等甘藍品種。品種特性為:葉球圓形,綠色,結球緊實,蠟質厚,耐貯運,田間成熟后3個月不炸球。生育期<95天,種子純度≥98%,發(fā)芽率95%以上。符合GB16715.4-1999標準。種子綠色包衣處理。
3 育苗
3.1 播種前的準備
根據育苗季節(jié)、氣候條件的不同選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陽畦等育苗設施,夏季育苗還應配有遮陽設施。有條件的可采用穴盤育苗和工廠化育苗,并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創(chuàng)造適合秧苗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
營養(yǎng)土選用近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園土3份與充分腐熟的過篩圈肥1份配合,按每1立方米加三元復合肥1kg或相應養(yǎng)分的單質肥料混合均勻。將床土鋪入苗床,厚度約10cm。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積準備播種床6~10平方米。床土消毒用保苗衛(wèi)士、死苗一號、必克、士嘉,按每1平方米用藥8~10g與4~5kg過篩細土混合,播種時2/3鋪于床面,1/3覆蓋在種子上。
3.2 播種
7月15日至8月3日育苗。每667平方米播種量5000~6000粒。先將苗床耙平,然后澆大水,待水滲下后,覆一層細土(或藥土),將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播后均勻覆土,厚約1cm。露地夏秋育苗,使用小拱棚或平棚育苗,覆蓋遮陽網或舊薄膜遮陽防雨。
3.3 苗期管理
①溫度 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陽降溫,冬春育苗靠通風和遮陽來調節(jié)溫度。育苗溫度管理見表1。
②光照 夏秋育苗和秋冬育苗適當遮光降溫。
③水分 視苗床墑情適當澆水。結合防病噴死苗一號、必克、士嘉。
④分苗 當幼苗1~2片真葉時,分苗在營養(yǎng)缽內,擺入苗床,注意分苗前1天苗床須澆水,起苗時應多帶土,避免傷根,栽苗時,必須隨栽苗隨即澆水,或先開溝澆清水擺苗后封土。
⑤分苗后管理 分苗后要連澆3次水,促使緩苗。緩苗后劃鋤2~3次,床土不旱不澆水,澆水宜澆小水或噴水。定植前7天澆透水,1~2天后起苗蹲苗,并進行低溫煉苗。露地夏秋育苗,分苗后要用遮陽網防暴曬,有條件的還要扣防蟲網防蟲。同時要防止床土過干,在雨后及時排除苗床積水。
⑥壯苗標準 植株健壯,6~8片真葉,葉片肥,蠟粉多,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
4 定植
安排茬口時應避免與甘藍、花菜、蘿卜等作物重茬。禁止使用未經國家和省級農業(yè)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硝態(tài)氮肥,城市垃圾、污泥、工業(yè)廢渣等作基肥。有機肥料需達到規(guī)定的衛(wèi)生標準。中等肥力土壤每667平方米施廄肥5000kg,在基肥中加入過磷酸鈣50~80kg、氮磷鉀復合肥25kg,基肥撒施,翻入土中25~30cm后耙平。
8月15日至9月3日定植,采用高壟寬窄行定植。寬行60cm,窄行40cm,株距25cm,667平方米定植4500~5000株。
表1 育苗期溫度管理
時期 白天適溫℃ 夜間適溫℃
播種至齊苗 20~25 15~16
齊苗至分苗 18~23 13~15
分苗至緩苗 20~25 14~16
緩苗至定植前10天 18~23 12~15
定植前10天至定植 15~20 8~10
表2 主要病蟲害的藥劑防治
防治對象 農藥名稱 噴霧倍數 安全間隔期/天
霜霉病 必克 600倍 ≥15
士嘉 500倍 ≥7
死苗一號 600~800倍 ≥2
黑斑病 必克 500~600倍 ≥7
黑腐病必克 500倍 ≥3
72%農用鏈霉素 4000倍 ≥3
菌核病 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000~1200倍 ≥10
40%菌核凈 1500~2000倍 ≥10
軟腐病 72%農用鏈霉素 4000倍 ≥3
必克 400~600倍 ≥3
菜青蟲 保爾 1000倍 ≥7
農哈哈 1500~2500倍 ≥7
小菜蛾 保爾 1500~2500倍 ≥7
博星 667平方米用33~50ml ≥7
蚜蟲 威力特 2000~3000倍 ≥11
10%吡蟲啉 1500倍 ≥7
5 田間管理
5.1 肥水管理
緩苗期定植后,視當時氣候情況,4~5天澆緩苗水,隨后結合中耕培土1~2次。
①蓮座期 通過控制澆水而蹲苗,中晚熟種10~15天,結束蹲苗后要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氮肥3~5kg,同時用0.2%硼砂液葉面噴施1~2次。
②結球期 應增加灌水,使地面經常保持濕潤,結合澆水追施氮肥2~4kg,鉀肥1~3kg,同時用0.2%的鉀寶溶液葉面噴施1~2次。結球后期控制澆水次數和水量,收獲前20天內不得追施無機氮肥。
5.2 病蟲害防治
田間主要病蟲害霜霉病、黑腐病、菌核病,菜青蟲、蚜蟲、夜蛾等。
選用抗病品種,輪作倒茬,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培育壯苗,加強田間管理。覆蓋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利用高壓汞燈、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誘殺成蟲。積極保護利用天敵,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蟲害。
生物藥劑采用生物源農藥如齊墩螨素、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以生物藥劑防治為主。使用藥劑時嚴格按照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規(guī)定執(zhí)行。合理施藥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主要病蟲害防治。
6 采收
根據甘藍的生長情況和市場需求,陸續(xù)采收上市。在葉球大小定型,緊實度達到八成時即可采收。上市前,可噴500倍的高脂膜,防止葉片失水萎蔫,影響經濟價值。同時,應去其黃葉或有病蟲斑的葉片,然后按照球的大小進行分級包裝。采收后將殘枝敗葉和雜草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
7 出口及內銷甘藍的規(guī)格標準
本標準主要針對向消費者提供的新鮮甘藍而言,規(guī)格標準主要包括甘藍的品質、大小、單球重及包裝等,要求達到出口及內銷標準。
7.1 葉球要求
具有該品種特有的形狀及色澤。葉球無腐爛、變質,無損傷及病蟲害,表面干凈。結球適度,無裂球、抽薹現象,無凋萎跡象。葉球外葉、根莖切除適度。
7.2 大小及單球重標準
圓球型甘藍符合標準的單球重一般0.7kg以上。如果葉球達到了品質標準,但不符合大小及單球重標準只能稱為等外品。
根據葉球的種類及球重,即可確定每個容器內葉球的個數。在市場上銷售時,每容器內裝量一般標準為10kg。
7.3 出口包裝標準
甘藍的包裝容器一般采用波紋厚紙箱,圓球形的長500mm,寬400mm,高150mm。紙箱的材料選用JISZ1516規(guī)格的雙面波紋厚紙或雙層雙面波紋厚紙,成品紙箱的耐壓強度為400kg以上。紙箱上口與下底分別用封口釘封口,封口釘長度為15mm以上,寬度為2mm以上,分別固定紙箱的上口2點和下底4點。包裝用膠帶是JISZ1511型規(guī)格產品,但也可使用與此規(guī)格產品具有同等效力的膠帶。外包裝應寫明品種名稱、產地、等級標準、個數等,生產單位及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