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副豬嗜血桿菌病的診治

   日期:2016-03-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5    
 副豬嗜血桿菌引起豬的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該病又稱為革拉澤氏病,以5周齡~8周齡的子豬最易感染和發病。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其他年齡段的青年豬、母豬及種公豬亦可感染,有的以隱性感染或慢性跛行為主。可通過直接接觸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徑傳播。近年來,由于受藍耳病等豬流行病的影響,豬免疫功能下降,副豬嗜血桿菌病時有發生,給養豬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為引起該病的革蘭氏陰性小桿菌血清型較多(已知有15個血清型)。本菌為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為37℃,PH7.6~7.8,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干燥環境中容易死亡,60℃5分鐘~20分鐘可被殺死,4℃可存活7天~10天。對消毒藥較敏感,常用的消毒藥即可將其殺死。對林可霉素、四環素、土霉素、氟苯尼考、磺胺類等藥物敏感。隨著世界養豬業的發展,該病已成為影響養豬業的典型細菌性疾病。近年來,副豬嗜血桿菌在各豬場引起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的報道屢見不鮮,據報,已從北京、黑龍江、遼寧、河南、湖南、寧夏、湖北等省市分離出副豬嗜血桿菌,其損失相當慘重。 

  發病癥狀 

  2007年10月5日,黑龍江某養殖戶所養的200頭50日齡的育肥豬中,發現有1/3的豬出現異常,表現為病豬發熱,體溫升高至40℃~41.5℃,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食欲下降,有的廢食,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心跳加快,體表皮膚發紅,耳尖發紫,眼瞼水腫,部分病豬出現鼻流膿液,行走緩慢,不愿站立,出現兩側或一側性跛行,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側臥,隨之可能死亡。 

  剖檢變化 

  剖檢發現有胸膜炎、心包炎和關節炎等多發性炎癥,有纖維素性滲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臟腫脹,出血,淤血,肺臟與胸腔發生粘連,關節囊內有黃色滲出物。 

  防治方法 

  全面消毒。徹底清理豬舍衛生,用火焰噴燈噴射豬圈地面和墻壁,再用博克噴霧消毒,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噴霧消毒4天,食槽、水槽用具用2%氫氧化鈉溶液洗刷,然后再用清水沖洗。 

  加強飼養管理。對全群豬用萬力補飲水6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同時給予病豬青菜、蘿卜、野菜等青綠多汁飼料。 

  隔離病豬。為避免相互傳染,將病豬和未表現癥狀的豬全部分開,隔離飼養。 

  對病豬用下列方法進行治療 

  冀中無敵注射(氟苯尼考、鹽酸多西環素、TMP)肌肉注射,一日一次,連用3天~5天。 

  百克米先(30%長效土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三天一次,連用2次~3次。 

  同時全群用阿莫西林飲水,利高肥素拌料,連用3天~5天。 

  小結 

  預防本病的發生,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執行豬場獸醫衛生消毒制度,避免或減少應激因素的發生。 

  當有應激發生時,可提前給豬群投喂預防劑量的抗生素(如利高肥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可以起到預防本病發生的作用。 

  新引進豬群時,應先隔離飼養,并維持2個月左右的適應期。 

  有本病流行的豬場,可用副豬嗜血桿菌滅活苗實施免疫接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