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閉溫室養鱉可以講是成功的,因為在養殖14 ~18個月后能使鱉長到400~500克(有些場只養8個月, 已有少量長到400克以上)。但從目前存在的問題來講, 又是失敗的,因為它改變了甲魚長期適應的生長環境條件,違背了鱉自然生長的客觀規律,必然造成病害嚴重, 使鱉體內藥物殘毒含量大增,品質急劇下降, 而且加大了成本,影響了經濟效益。 全封閉溫室養殖要害是鱉在生長過程中曬不到陽光。鱉是喜歡棲息在安靜、清潔、陽光充足、 池邊的淺水域中,當天氣晴朗時,鱉便爬到岸灘、水泥臺、板、 巖石上尋找陽光充足的地方曬太陽, 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會大膽地爬到發燙的巖石,水泥板上曬背,若無人、 動物的干擾,可連曬幾個小時。 我們在山東看到一位養殖戶,他家鱉池面積1畝地,四周砌了圍墻,秋天就在圍墻上架起了鋼梁, 上蓋雙層塑料薄膜,到1998年1月棚內溫度在28℃以上,池中水葫蘆也長得很好,每天補充加溫用煤只需十多公斤, 整個冬天鱉都能生長。這樣養成的甲魚,肉質、 外觀都可接近野生甲魚,因密度稀,又種了水生植物、 減輕了水質污染,在養殖的全過程大都能曬到陽光,所以病少, 用藥少,成本可下降到每公斤50元左右, 雖然比溫室甲魚多養了一年,但經濟效益提高了一倍。 在全封閉溫室中養殖的甲魚, 病害特別嚴重和畸形鱉較多,其主要的原因是長期曬不到陽光, 當然還有其他多種原因。為此本人建議: ①要充分重視陽光在健康養鱉中的特殊作用。 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強陽光對鱉健康生長機理的研究, 因為鱉作為食用,保健、藥用的食物, 其品質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 ②對現有全封閉溫室頂部進行改造,頂部抽去50%~70%的封閉部分,換上透明的塑料薄膜或中空的塑料膜,以增加溫室的陽光。 ③重點發展投資成本可以降低50%~70%的日光溫室,讓鱉多曬到太陽。據河北平山縣甲魚養殖場的試驗, 進行塑料大棚控溫養殖,成活率在95%以上,養殖500 克鱉的全部成本為35元(包括溫室,供暖及設備折舊)。 ④今后養鱉業應走露天的鱉漁混養道路, 讓鱉重新回到大自然去生長。 ⑤大力發展和推廣簡易塑料大棚、 利用兩頭采光增溫保溫的效果,在初冬和春末延長和提早3~4 個月的養殖時間,以增加全年的生長時間。 在飼料中科學的合理搭配螺旋藻和應用中草藥促長添加劑, 促進增重和提高鱉的質量,縮短養殖周期。 ⑥西藥在鱉病防治中往往伴有副作用, 且容易在體內積累,今后應大力開發和使用中草藥來防治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