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模化、集約化飼養中,穩定與合理的羊群結構是保持較高生產率的基礎,羊群中公、母羊的比例。適繁母羊、育成羊和羔羊的數量比等,都直接影響著飼養繁殖力的效率及產品輸出及飼料等資源的利用率。在我國傳統的肉羊發展中,很多農戶不注意這些方面。
據統計,理想的羊群公母比例是1:36,繁殖母羊、育成羊、羔羊比例應為5:3:2,可保持高的生產效率、繁殖率和持續發展后勁。在此基礎上,農戶可根據本地特點和所飼養的羊品種不同而略有調整。但特別建議農戶最好不飼養種公羊,一是良種羊價格高(12000元/之),飼養風險大;二是從經濟角度來講不劃算。
據統計,理想的羊群公母比例是1:36,繁殖母羊、育成羊、羔羊比例應為5:3:2,可保持高的生產效率、繁殖率和持續發展后勁。在此基礎上,農戶可根據本地特點和所飼養的羊品種不同而略有調整。但特別建議農戶最好不飼養種公羊,一是良種羊價格高(12000元/之),飼養風險大;二是從經濟角度來講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