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茄果類嫁接栽培技術

   日期:2016-01-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6    
   隨著保護地茄子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傳病害發生普遍,其危害也在加劇,如茄子黃萎病和枯萎病,植保手段也難以克服。采用嫁接的辦法,利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與栽培品種進行嫁接,可大幅度提高茄子的產量和抗病性,使生產效益顯著提高。 

  一、砧木的選擇 

  托魯巴姆能同時抗茄子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線蟲病等土傳病害,可達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兼具耐低溫干旱、耐濕的特點,是目前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較好的砧木。超托魯巴姆是從托魯巴姆群體中篩選出來的抗病新品系,抗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線蟲病能力均優于托魯巴姆。CRP又稱刺茄、南韓茄。同時抗多種土傳病害,抗病性與托魯巴姆相近。另外生產上還可用赤茄、剛果茄等砧木品種。 

  二、適期播種 

  越冬茬茄子一般在8月下旬播種,元旦開始上市。為使砧木和接穗的最適嫁接期協調一致,砧木應比接穗提前播種。由于砧木的生長速度不一,其提前播種的時間也不一樣:托魯巴姆和超托魯巴姆較接穗提前25~35天,CRP提前20~25天,赤茄提前7天即可。 

  在播種前對休眠性較強的砧木種子要進行處理。托魯巴姆和超托魯巴姆可用赤霉素(100~200mg/L溶液)或茄子砧木專用快速催芽劑浸泡催芽,CRP和赤茄種子易發芽,可直接催芽。 

  三、嫁接方法 

  1、劈接。砧木苗長到5~6片真葉時嫁接。先將砧木保留1~2片真葉,用刀片橫切砧木莖,去掉上部,再由莖中間劈開,向下縱切1.0~1.5cm,然后將接穗苗拔下,保留上部2~3片真葉,用刀片切掉下部,把上部切口處削成楔形,楔形的大小應與砧木切口相當,隨即將接穗插入砧木中,對齊后用夾子固定。 

  2、斜切接。砧木苗長到5~6片真葉時嫁接。先將砧木保留1~2片真葉,用刀片在真葉的上方節間斜削,形成30°左右的斜面,斜面長1.0~1.5cm,再將接穗拔下,保留上端2~3片真葉,用刀片切掉根端,把上端削成與砧木相反的斜面,接穗斜面大小與砧木斜面相當,然后再將砧木斜面與接穗斜面貼合,用夾子固定。 

  四、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將苗移入小拱棚內,充分澆水,小拱棚內地面也澆足水,小拱棚上覆蓋塑料薄膜呈密閉狀態,6~7天內不通風,保持95%以上的濕度。白天溫度25~26℃,夜間20~22℃。為防止高濕和保持棚內濕度,需在小拱棚外塑料薄膜上邊覆蓋草簾或紙被,并稍揭開兩側塑料通風,一開始通風要小,逐漸加大。通風期間棚內要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地面經常澆水,完全成活后轉入正常管理。成活后及時去掉砧木萌發出的側芽,待接口愈合牢固后去掉夾子。 

  五、定植及初期管理 

  茄子嫁接栽培的施肥很重要。在有機肥中要有足夠的大糞、豬糞,并配合一些草木灰,667m2施農家肥5000~6000Kg。農家肥的2/3施于地面,再翻入土壤中,糞土摻和均勻。其余的1/3開溝后和化肥一起施入定植溝中,化肥可施入適量的磷酸二銨。整地時以70cm為寬行,50cm為窄行,整成15~20cm高的高畦。均采用地膜覆蓋,在窄行中間開一溝,以便膜下灌水,覆膜時盡量早一些。 

  定植時,土溫需達15℃以上。冬春茬茄子一般在10月中下旬定植,株距35cm。667m2栽3200~3500株。定植時選擇晴好的天氣,先打孔澆溫水,再放入苗坨。水滲下去后覆土封掩,注意嫁接刀口位置要高于壟面或畦面一定距離,以防接穗扎根受到二次侵染致病。為加強保溫,可用地膜扣小拱棚,緩苗后溫度夠用就可撤掉。 

  定植后注意密閉保溫不放風,一周即可緩苗。緩苗后的溫度管理:上午25~30℃,當超過30℃時應適當放風,下午28~30℃,低于25℃時就關風口,保持20℃以上,夜間15℃左右。在溫度穩定在18℃前盡量少澆水,直到門茄膨大才能開始灌水。 

  六、開花結果期管理 

  1、生長素蘸花。為了保證門茄坐果,防止落花和發生僵果,促進果實迅速膨大,需對門茄進行生長素蘸花。一般定植后約15~30天門茄開花,在花朵開放一半時用30~40mg/L的2,4-D蘸花。在蘸花時每Kg藥液中加入1g速克靈或撲海因或農利靈,這樣既可防病又可防落花,促進早熟。一般用毛筆蘸2,4-D溶液涂抹花萼和花朵。也可用防落素50mg/L濃度溶液噴花。 

  2、整枝打葉。嫁接茄子生長勢強,生長期長,可采用雙稈整枝(V形整枝),有利于后期群體受光,即將門茄下第一側枝保留,形成雙稈,其它側枝除掉。上面的摘心要晚些,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而定。在生長過程中要把病葉、老葉及時摘掉,可通風、透光、防病、防爛果,尤其到后期結果位置升高,下部的老葉要及時處理,同時也要去掉砧木上發出的葉片。 

  3、追肥灌水。當門茄果實開始膨大時,是追肥的最佳時期,不能過早追肥澆水,否則易徒長。施肥的原則;既保證足夠的氮肥,還要配合磷鉀肥,即667m2用尿素10Kg、硫酸鉀7.5Kg、磷酸二銨5Kg混合穴施,并結構施肥進行澆水。在門茄膨大前不澆水,澆水量不宜偏大,要實行膜下灌水。澆水后閉棚室1小時再放風排濕。第二次追肥在對茄開始膨大時,追肥數量、種類及方法同第一次,再次追肥間隔約10~15天。以后是否再追肥視植株的生長勢及生長期的長短而定。澆水的原則:前期偏少,特別是最低地溫低于18℃時更應注意,后期可多澆一些,但一定要控制濕度。 

  4、溫光管理。此期的溫度管理,上午25~30℃,下午28~20℃,上半夜20~13℃,下半夜13~10℃,土壤溫度保持15~20℃,不能低于3℃。若低于15℃,為了提高土溫,中午的氣溫可比常規管理提高2~3℃。如果植株長勢較旺就適當降溫,尤其是降低夜間氣溫。植株長勢較弱就應適當提高溫度。如遇陰天、日照不足棚室溫度要從低掌握一些。在陰雪寒冷天氣必須堅持盡量揭苫見光和短時間少量通風。連陰后晴天溫度調節不能驟然升高,發現萎蔫須回苫遮蔭。澆水后閉棚室1小時,增加溫度,并在中午加大放風排濕。在光照管理上應注意每天用干凈的拖布清潔棚膜,在溫室內還可以張掛反光幕等。 

  5、采收期管理。茄子果實達到商品成熟時要適時采收,不但品質好,而且不影響上部果實的發育。采收標準依據果實萼片下面一段果實顏色特別淺的部分,這段果皮越長,說明果實正在生長,以后逐漸縮短,顏色不顯著時應及時采收。如采收過早影響產量,過晚果實內種子發育耗掉養分較多,不但品質下降,還影響上部果實生長發育。一般茄身長勢過旺時應適當晚采收,長勢弱時早采收。采收時間最好選擇下午或今晚進行,上午枝條脆,易折斷;中午果實含水量低,品質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