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甜椒設施栽培面積約20萬公頃,約占設施蔬菜總面積的14.5%。尤其是近幾年彩色甜椒的栽培面積逐年增加,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但在生產中存在品種選擇不當、栽培措施不力、病蟲害防治不過關等問題,使得甜椒設施栽培采收期短、產量低而不穩。正確掌握溫室甜椒越冬長季節無公害豐產栽培技術可使其生長期長達一年,采收期達10個月,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8000kg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現將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選擇優良品種
目前生產上可選進口品種,如瑪祖卡、卡地特、佐羅、紅英達、白公主、桔西亞、紫貴人、黃歐寶、考曼奇及國產水晶系列品種,這些品種生長勢旺、耐低溫、抗逆性強、果大肉厚、果色亮麗、高產。
2 播種育苗
2.1 種子處理
①溫湯浸種 用50~55℃的熱水浸種15~20min,邊倒種子邊攪拌,水溫下降后再加入一些熱水,可殺滅種皮表面的病菌,注意不要燙傷種子。
②藥劑處理 用10%磷酸三鈉液浸種20min,撈出沖洗干凈后催芽可防病毒病;用種子重量0.3%~0.5%的福美雙拌種能殺滅多種病菌;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h,洗凈后晾干催芽可防疫病及炭疽病。
③干熱消毒 先曬種,使種子含水量降到7%以下,置于70℃恒溫箱中處理72h,取出后催芽,可預防多種病害。
2.2 催芽
處理后的種子沖洗2遍后放在清水中浸種8~10h,瀝干后放在干凈的容器內,上蓋干凈的濕紗布和薄膜,在28~30℃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次,4~5天待種子有80%露白時播種。
2.3 播種
可采用輕型基質在穴盤或營養缽內育苗,基質配制方法:草炭∶蛭石=3∶1(體積比),每1立方米基質加三元復合肥1.5kg、烘干消毒雞糞10kg,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劑20~30g混勻。6月中旬,在育苗盤(缽)內裝上80%營養基質,擺放在農膜上,不與土壤接觸。噴足底水,待水下滲后,每穴(缽)內播1粒催好芽的種子,上覆約1cm厚基質,播完后上蓋一層地膜保濕。
2.4 培育壯苗
壯苗標準:苗齡30天左右、幼苗5~8片葉、株高10~12cm、莖粗0.3~0.5cm、株幅6~8cm。為達到以上標準,播種至齊苗階段,基質溫度應控制在 20~25℃,氣溫白天在30℃左右,夜晚在25~28℃,有60%種子拱土時及時揭除地膜;出苗后基質溫度在18~22℃,氣溫白天在25~28℃,夜晚在20~25℃,可通過遮陽網,噴淋基質降溫保濕。穴(缽)基質體積小,一般1~2天噴1次水,每次以噴透基質為宜,晴天中午應噴水降溫。育苗床上要設置銀灰色防蟲網棚和遮陽網,可有效阻止有翅害蟲入侵。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8%阿巴丁乳油2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棚內張掛黃板誘殺成蟲。苗期易發猝倒病,可用25%甲霜靈800倍液噴霧防治。
3 定植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將植株殘體清理干凈,銷毀或深埋處理。盡早深翻土地曬垡,結合精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優質廄肥10立方米、烘干消毒雞糞500kg,同時在土層內加入DD混劑等,可有效消滅土層中的病菌和蟲卵,減少土傳病蟲害,然后作成寬60cm、高20cm的壟,壟間距70cm,作壟時在壟下667平方米施三元復合肥50kg,壟上覆銀灰色地膜。7月中旬寬窄行定植,寬行80cm,窄行50cm,株距35cm,每667平方米定植3000株左右,隨定植隨灌水。
4 定植后管理
4.1 前期管理
定植后溫度較高,蓋遮陽網降溫,保持氣溫白天28~30℃,夜間20~25℃;開花坐果期,氣溫白天25~28℃,夜間18~22℃。高溫期每周可澆1次水,可在花期隨水追施尿素5kg。疏掉門椒、對椒或及早采收,8月果實膨大到3cm左右時,開始追肥,水、肥齊攻催果壯秧。每667平方米追施復合肥15kg、磷酸二銨20kg。幼苗50cm左右時開始用繩子吊蔓,植株留一生長健壯枝,其余側枝留2葉1花后除去頂部花芽。為提高座果率、促進果實快速膨大,可人工輔助授粉或用20~30mg/L防落素噴花。
4.2 結果期管理
①溫、濕度管理 及時上棚膜,棚膜用透光性好的無滴膜,在后墻張掛塑料反光幕,改善北部光照條件。10月后溫度管理白天26~28℃,夜間15~18℃,溫室內相對空氣濕度以60%~80%為宜。外界最低氣溫下降到12℃時開始加蓋草苫保溫,注意控水和放風。進入春季后當外界最低氣溫上升到12℃以上時,可不覆蓋草苫,5月后天氣轉暖要逐漸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直至晝夜通風。
②水、肥管理 9~10月每周澆水1次,11月至翌年2月適當減少澆水量,每10天澆水1次,3~4月隨甜椒坐果增多和氣溫回升可每周澆水1次,直至6月拉秧前15天停止澆水。果實進入膨大期后每15~20天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追復合肥15kg、干雞糞50kg,每次采收果實后隨水追施尿素8~10kg、硫酸鉀5kg以促進營養生長。還可進行葉面施肥,一般在甜椒坐果后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液葉面噴施,每半月交替噴灑1次,增產效果顯著。冬春坐果期可進行二氧化碳施肥,二氧化碳濃度以 700~1000mg/L為宜。
5 病蟲害防治
①病毒病 殺滅蚜蟲,勤澆水降溫,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噴防。
②疫病 發病前期或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施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在發病初期,667平方米可用45%百菌清煙劑350g多處煙熏或用5%霜脲錳鋅粉塵噴粉。
③白粉病 用硫磺熏蒸器對空氣消毒或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煙劑350g熏防,使煙霧在溫室內密閉10h以上或用粉誘寧600~800倍液在發病前或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施,5~7天1次,連噴2~3次。
④炭疽病 發病初期用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7~10天1次,連噴2~3次。
⑤灰霉病 可在澆水催果前噴施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也可每667平方米用10%速克靈煙劑300g熏防,或用10%滅菌克、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用1kg噴粉防治。
⑥瘡痂病 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50%新植霉素或氯霉素100~200mg/L噴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⑦蚜蟲、白粉虱 溫室放風口應設置防蟲網,室內掛黃板誘殺;在蚜蟲發生期噴洗衣粉1000倍液,每5~6天噴1次,連噴3~5次;可用10%吡蟲啉2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1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于清晨或傍晚噴防。
⑧斑潛蠅 幼蟲2齡前噴灑1.8%阿巴丁乳油3000~4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⑨煙青蟲、棉鈴蟲 重點在孵化盛期至2齡期防治,即幼蟲尚未蛀入果內的時期施藥,可用Bt乳劑200~25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交替噴霧進行防治。
⑩薊馬、茶黃螨、紅蜘蛛 可造成葉片失綠而產生黃化、黃斑,葉背發生較多,可用35%殺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8%阿巴丁乳油2000倍液噴防,每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
6 適時采收
門椒、對椒應提早采收,盛果期應按市場行情及時采收,采收要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采收時要作到輕拿輕放,不要傷及果柄、花萼或碰傷果實。采下的果實不要立即包裝,要等其散發呼吸熱后,按果實大小分級,剔除病、蟲、傷、爛果,將不同色澤搭配后,用塑膜包裝供應市場。
1 選擇優良品種
目前生產上可選進口品種,如瑪祖卡、卡地特、佐羅、紅英達、白公主、桔西亞、紫貴人、黃歐寶、考曼奇及國產水晶系列品種,這些品種生長勢旺、耐低溫、抗逆性強、果大肉厚、果色亮麗、高產。
2 播種育苗
2.1 種子處理
①溫湯浸種 用50~55℃的熱水浸種15~20min,邊倒種子邊攪拌,水溫下降后再加入一些熱水,可殺滅種皮表面的病菌,注意不要燙傷種子。
②藥劑處理 用10%磷酸三鈉液浸種20min,撈出沖洗干凈后催芽可防病毒病;用種子重量0.3%~0.5%的福美雙拌種能殺滅多種病菌;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h,洗凈后晾干催芽可防疫病及炭疽病。
③干熱消毒 先曬種,使種子含水量降到7%以下,置于70℃恒溫箱中處理72h,取出后催芽,可預防多種病害。
2.2 催芽
處理后的種子沖洗2遍后放在清水中浸種8~10h,瀝干后放在干凈的容器內,上蓋干凈的濕紗布和薄膜,在28~30℃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次,4~5天待種子有80%露白時播種。
2.3 播種
可采用輕型基質在穴盤或營養缽內育苗,基質配制方法:草炭∶蛭石=3∶1(體積比),每1立方米基質加三元復合肥1.5kg、烘干消毒雞糞10kg,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劑20~30g混勻。6月中旬,在育苗盤(缽)內裝上80%營養基質,擺放在農膜上,不與土壤接觸。噴足底水,待水下滲后,每穴(缽)內播1粒催好芽的種子,上覆約1cm厚基質,播完后上蓋一層地膜保濕。
2.4 培育壯苗
壯苗標準:苗齡30天左右、幼苗5~8片葉、株高10~12cm、莖粗0.3~0.5cm、株幅6~8cm。為達到以上標準,播種至齊苗階段,基質溫度應控制在 20~25℃,氣溫白天在30℃左右,夜晚在25~28℃,有60%種子拱土時及時揭除地膜;出苗后基質溫度在18~22℃,氣溫白天在25~28℃,夜晚在20~25℃,可通過遮陽網,噴淋基質降溫保濕。穴(缽)基質體積小,一般1~2天噴1次水,每次以噴透基質為宜,晴天中午應噴水降溫。育苗床上要設置銀灰色防蟲網棚和遮陽網,可有效阻止有翅害蟲入侵。蚜蟲、白粉虱、斑潛蠅等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1.8%阿巴丁乳油20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棚內張掛黃板誘殺成蟲。苗期易發猝倒病,可用25%甲霜靈800倍液噴霧防治。
3 定植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將植株殘體清理干凈,銷毀或深埋處理。盡早深翻土地曬垡,結合精耕,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優質廄肥10立方米、烘干消毒雞糞500kg,同時在土層內加入DD混劑等,可有效消滅土層中的病菌和蟲卵,減少土傳病蟲害,然后作成寬60cm、高20cm的壟,壟間距70cm,作壟時在壟下667平方米施三元復合肥50kg,壟上覆銀灰色地膜。7月中旬寬窄行定植,寬行80cm,窄行50cm,株距35cm,每667平方米定植3000株左右,隨定植隨灌水。
4 定植后管理
4.1 前期管理
定植后溫度較高,蓋遮陽網降溫,保持氣溫白天28~30℃,夜間20~25℃;開花坐果期,氣溫白天25~28℃,夜間18~22℃。高溫期每周可澆1次水,可在花期隨水追施尿素5kg。疏掉門椒、對椒或及早采收,8月果實膨大到3cm左右時,開始追肥,水、肥齊攻催果壯秧。每667平方米追施復合肥15kg、磷酸二銨20kg。幼苗50cm左右時開始用繩子吊蔓,植株留一生長健壯枝,其余側枝留2葉1花后除去頂部花芽。為提高座果率、促進果實快速膨大,可人工輔助授粉或用20~30mg/L防落素噴花。
4.2 結果期管理
①溫、濕度管理 及時上棚膜,棚膜用透光性好的無滴膜,在后墻張掛塑料反光幕,改善北部光照條件。10月后溫度管理白天26~28℃,夜間15~18℃,溫室內相對空氣濕度以60%~80%為宜。外界最低氣溫下降到12℃時開始加蓋草苫保溫,注意控水和放風。進入春季后當外界最低氣溫上升到12℃以上時,可不覆蓋草苫,5月后天氣轉暖要逐漸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直至晝夜通風。
②水、肥管理 9~10月每周澆水1次,11月至翌年2月適當減少澆水量,每10天澆水1次,3~4月隨甜椒坐果增多和氣溫回升可每周澆水1次,直至6月拉秧前15天停止澆水。果實進入膨大期后每15~20天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追復合肥15kg、干雞糞50kg,每次采收果實后隨水追施尿素8~10kg、硫酸鉀5kg以促進營養生長。還可進行葉面施肥,一般在甜椒坐果后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液葉面噴施,每半月交替噴灑1次,增產效果顯著。冬春坐果期可進行二氧化碳施肥,二氧化碳濃度以 700~1000mg/L為宜。
5 病蟲害防治
①病毒病 殺滅蚜蟲,勤澆水降溫,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1000倍液噴防。
②疫病 發病前期或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施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在發病初期,667平方米可用45%百菌清煙劑350g多處煙熏或用5%霜脲錳鋅粉塵噴粉。
③白粉病 用硫磺熏蒸器對空氣消毒或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煙劑350g熏防,使煙霧在溫室內密閉10h以上或用粉誘寧600~800倍液在發病前或發現中心病株立即噴施,5~7天1次,連噴2~3次。
④炭疽病 發病初期用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7~10天1次,連噴2~3次。
⑤灰霉病 可在澆水催果前噴施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也可每667平方米用10%速克靈煙劑300g熏防,或用10%滅菌克、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用1kg噴粉防治。
⑥瘡痂病 發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50%新植霉素或氯霉素100~200mg/L噴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⑦蚜蟲、白粉虱 溫室放風口應設置防蟲網,室內掛黃板誘殺;在蚜蟲發生期噴洗衣粉1000倍液,每5~6天噴1次,連噴3~5次;可用10%吡蟲啉2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1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于清晨或傍晚噴防。
⑧斑潛蠅 幼蟲2齡前噴灑1.8%阿巴丁乳油3000~4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
⑨煙青蟲、棉鈴蟲 重點在孵化盛期至2齡期防治,即幼蟲尚未蛀入果內的時期施藥,可用Bt乳劑200~25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500倍液交替噴霧進行防治。
⑩薊馬、茶黃螨、紅蜘蛛 可造成葉片失綠而產生黃化、黃斑,葉背發生較多,可用35%殺螨特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8%阿巴丁乳油2000倍液噴防,每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
6 適時采收
門椒、對椒應提早采收,盛果期應按市場行情及時采收,采收要在早、晚溫度較低時進行,采收時要作到輕拿輕放,不要傷及果柄、花萼或碰傷果實。采下的果實不要立即包裝,要等其散發呼吸熱后,按果實大小分級,剔除病、蟲、傷、爛果,將不同色澤搭配后,用塑膜包裝供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