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牛泉鎮2003年引進冬玉西葫蘆試種,三年的日光溫室試驗證明:法國的冬玉西葫蘆無論從耐寒、產量、商品性能和產值等方面都遙遙領先,穩居第一,它生長期長,生長勢旺,瓜條生長迅速,在生長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該品種單瓜從開花至采瓜(單瓜重約0.4kg)約需3~4天的時間,在冬季最寒冷季節則往往需要10天左右,比其它品種提前3~5天采收。抗逆性、抗病性均強。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牛泉鎮核心示范園,年平均氣溫為12.5℃,1月份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為760mm,無霜期203天,年均有效積溫4264.5℃,年均日照時數為2629.2小時。土質為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1.05%,土壤PH6.5~7.0,排水良好。三年來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均在1.5萬 kg左右,平均單株采瓜20條以上,平均每667平方米效益達2萬元以上。售價高,效益好。供試驗日光溫室為東西向拱園形鋼架結構。溫室長85m,寬9m,前部高1.5m,頂高3.5m,后墻高2.5m,墻厚1m,為磚土混合結構,后墻距地1.5m處有16個60cm見方的通風窗,溫室占地面積765平方米,棚膜為聚乙烯無滴膜,覆蓋草苫保溫,棚頂有自動卷簾設備,內有土暖氣增溫,日光燈補光及滴灌設備。
2、培育優質壯苗
2.1 壯苗標準是:子葉肥厚、深綠,下胚軸短而粗,下胚軸長度不超過4cm,第一片真葉葉柄較短,葉色深綠,花芽分化充實,根系發達而完整,無任何病蟲危害。
2.2 選擇最佳播種期:魯中地區的育苗時間一般在9月20至10月10日為宜,育苗過早,生產中常發生銀葉病危害,造成后期早衰;育苗過晚,后期低溫較低,定植后不宜生根緩苗,而且春節前的收入較低。若安排在10月1日前后播,種,一般年份春節前的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1/3以上,對提高全年收入非常重要。
2.3 育苗床的建立:一是要注意做好防雨排水工作,育苗畦上遮防雨膜,育苗畦四周挖好排水溝。二是育苗前要將苗床土澆透,防止播種后出現種子落干現象。三是要將苗床土進行殺菌滅蟲處理。殺菌常用綠亨一號或惡霉靈兌水 3000倍液進行噴灑畦面。殺蟲常用樂斯本或地蛆靈兌水3000倍液于播種前進行澆灌。四是播后蓋好地膜、棚膜、草苫及防蟲網等,以利迅速出苗,健壯生長。
2.4 苗床土的配制及播種:苗床土一般是用草炭、蛭石、珍珠巖、雞糞和磷酸二銨組成,其配制比例是:3份草炭+1份蛭石+1份珍珠巖+少量腐熟過篩雞糞和磷酸二銨(雞糞約占總體積的1/15,磷酸二銨約占總體積的0.5%),將以上配料邊混合邊噴入1500倍樂斯本溶液進行營養土殺蟲處理,悶堆存放5~7天,調勻后再裝入營養缽中,營養缽的規格以上口直徑10cm以上為宜,將裝好營養土的缽整齊的排入育苗畦中,育苗畦畦底提前用大水澆透,防止幼苗期水分不足。營養缽頂瑞要高出地面5cm左右,長度以排滿營養缽為止,用3000倍綠亨一號溶液將缽內營養土噴透,以便土壤殺菌消毒和促進幼苗根系生長。然后將種子插入營養缽中,每缽播一粒,播深約1cm,播完后再用營養土將缽間空隙埋嚴,畦邊四周用土埋嚴,上蓋地膜、棚膜,夜間加蓋草苫,防止水分蒸發和保證地溫充足。
2.5 苗床管理:播種后至出苗前的管理重點是提高地溫,以保持地溫30~35℃為宜,提高地溫的辦法主要是加強白天透光夜間覆蓋工作,當幼苗有70%開始出土時要及時去掉地膜,并加強通風,降低棚溫,嚴防幼苗徒長。此期棚溫應控制在25℃左右。當兩子葉離開地面后要繼續加大通風量甚至將整個棚膜去掉,棚溫以20℃左右為宜,當第一片真葉展平后,下胚軸高度已基本定型,此期可提高溫度,多見陽光,促進幼苗快速生長。
3、定植技術
為達到棚內定植前消毒的目的,在定植前可將棚膜封嚴,保持棚溫70℃以上,持續時間半個月,對棚內病菌的消除起到良好的作用。
3.1 定植時間:定植時間要以苗齡而定,當幼苗第一片真葉完全展平第二片真葉半展時(大約出苗后15~20天)即可開始定植。定植過早,雖然成活率很高,但葉片營養面積小,生長緩慢,而且也不利于次生根的迅速生長。定植過晚,苗齡偏大,葉片水分蒸發快,根系易木栓化,定植后子葉易干縮,緩苗較慢,易形成小老苗,常造成前期瓜條粗短及銀葉病的發生。
3.2 定植密度:做到起壟定植,一壟雙行,小行70cm,大行110cm,平均株距50cm,壟寬150cm,壟溝30cm,壟上小行內開暗溝鋪滴灌,以備后期追肥和澆水,定植深度同苗床生長時的深度相同,提倡帶土坨定植,將苗子蹲放在定植穴內后,每株澆灌200ml,1500倍液移栽靈水溶液,它不僅起殺菌防爛作用,而且還促生新根,快速緩苗。水滲后用松土埋平定植穴,切忌拍實、手壓等傳統做法。定植時忌施穴肥,以防燒根死苗,但生物肥是可以用的。適當控制徒長可在定植穴內撒入矮豐靈,每667平方米控制在1kg左右。
4、定植后的管理
4.1 定植后的前期管理:定植后立即澆一次大水,要澆足澆透,以利迅速生根。水滲后要立即劃鋤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遠離幼苗處要深中耕,多次中耕能起到控制幼苗徒長、花芽分化充實的目的。結合中耕,重修壟面,達到要求的尺寸標準。并選用無滴透光地s膜,地膜寬2m,厚0.006mm,要求達到全覆蓋。
4.2 吊秧與整枝:吊秧是調節長勢,增加生長空間,合理利用光能,增產增收的一種新的栽培技術。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鐵絲架設要高,矮了空間利用率低降低產量,二是所用吊繩必須選擇抗老化的聚乙烯高密度塑料線批,保證全生育期不老化,否則,一旦因老化而折斷,將造成損秧毀葉而影響產量。三是通過吊繩可調節瓜秧的長勢,使受光均勻,產量一致。四是在吊法上吊繩的下端用一活口固定在植株上,上端用活口系在鐵絲上并多余一部分,以便后期落秧時隨秧一起下落,五是可通過鐵絲及吊繩來回擺動,調節植株的株距及行距,做到合理擺布,充分見光,提高最大產量。
4.3 肥水管理:蓋膜后至采收根瓜前,一般不需要澆水追肥,此階段缺肥,可進行葉面噴肥處理。采收第一瓜后可開始澆第一次水,切忌不要使水流到地膜之上,隨水可追施少量化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常用肥料品種有硝酸鉀、硝酸銨、鉀寶、二銨、硫酸鉀三元素復合肥、硝酸鈣及各種生物肥。每次施用量在30kg左右,生物肥可適當偏多施用。第二次澆水一般是在第一次澆水后15天左右進行,由于連續采收,消耗養分大,所以此次澆水要加大追肥量,肥料種類以硝酸鉀為主,每667平方米用量40kg。深冬季節,應減少澆水次數,做到不旱不澆,早春季節每隔5~7天澆一次, 每次澆水都加入硝酸鉀、二銨,施肥量比冬季增加三成,進入5月份后,澆水量再次加大,可起到降溫作用。另外,每次噴藥可噴施葉面肥。在晴天上午8~10時應用二氧化碳發生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以增強光合作用的能力。
4.4 溫度控制:開花期適宜的溫度為晝溫20~30℃,夜溫15~20℃,低于15℃和高于35℃都不利于花期的正常發育及開花授粉,易造成落花。發育期適宜的溫度為晝溫25~30℃,夜溫13~17℃。根系生長的適宜土溫(5~10cm上層)為20~22℃,低于12℃根系生長受阻,低于10℃時根毛停止生長,因此冬季保溫是關鍵,必須采取加厚草簾,地膜覆蓋及土暖氣加溫等措施。
4.5 提高坐果率:可用儲存花粉法,激素催雄(如赤霉素),激素(2.4-D)處理坐瓜等技術。
4.6 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銀葉病、白粉病、灰霉病、爛漫,在加強物理防治的前提下,在發病初期采用下列化學防治,75%百菌清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8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另外也可用農利靈,施佳樂、速克靈、撲海因、克霉靈等。蟲害主要有白粉虱和潛葉蠅,可采用物理法誘殺,煙劑農藥熏殺法,噴藥防治法,常用滅虱靈與撲虱靈混合液的1000倍液噴霧。潛葉蠅主要用斑潛凈和中保4號、速撲殺等。
1、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牛泉鎮核心示范園,年平均氣溫為12.5℃,1月份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為760mm,無霜期203天,年均有效積溫4264.5℃,年均日照時數為2629.2小時。土質為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1.05%,土壤PH6.5~7.0,排水良好。三年來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均在1.5萬 kg左右,平均單株采瓜20條以上,平均每667平方米效益達2萬元以上。售價高,效益好。供試驗日光溫室為東西向拱園形鋼架結構。溫室長85m,寬9m,前部高1.5m,頂高3.5m,后墻高2.5m,墻厚1m,為磚土混合結構,后墻距地1.5m處有16個60cm見方的通風窗,溫室占地面積765平方米,棚膜為聚乙烯無滴膜,覆蓋草苫保溫,棚頂有自動卷簾設備,內有土暖氣增溫,日光燈補光及滴灌設備。
2、培育優質壯苗
2.1 壯苗標準是:子葉肥厚、深綠,下胚軸短而粗,下胚軸長度不超過4cm,第一片真葉葉柄較短,葉色深綠,花芽分化充實,根系發達而完整,無任何病蟲危害。
2.2 選擇最佳播種期:魯中地區的育苗時間一般在9月20至10月10日為宜,育苗過早,生產中常發生銀葉病危害,造成后期早衰;育苗過晚,后期低溫較低,定植后不宜生根緩苗,而且春節前的收入較低。若安排在10月1日前后播,種,一般年份春節前的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1/3以上,對提高全年收入非常重要。
2.3 育苗床的建立:一是要注意做好防雨排水工作,育苗畦上遮防雨膜,育苗畦四周挖好排水溝。二是育苗前要將苗床土澆透,防止播種后出現種子落干現象。三是要將苗床土進行殺菌滅蟲處理。殺菌常用綠亨一號或惡霉靈兌水 3000倍液進行噴灑畦面。殺蟲常用樂斯本或地蛆靈兌水3000倍液于播種前進行澆灌。四是播后蓋好地膜、棚膜、草苫及防蟲網等,以利迅速出苗,健壯生長。
2.4 苗床土的配制及播種:苗床土一般是用草炭、蛭石、珍珠巖、雞糞和磷酸二銨組成,其配制比例是:3份草炭+1份蛭石+1份珍珠巖+少量腐熟過篩雞糞和磷酸二銨(雞糞約占總體積的1/15,磷酸二銨約占總體積的0.5%),將以上配料邊混合邊噴入1500倍樂斯本溶液進行營養土殺蟲處理,悶堆存放5~7天,調勻后再裝入營養缽中,營養缽的規格以上口直徑10cm以上為宜,將裝好營養土的缽整齊的排入育苗畦中,育苗畦畦底提前用大水澆透,防止幼苗期水分不足。營養缽頂瑞要高出地面5cm左右,長度以排滿營養缽為止,用3000倍綠亨一號溶液將缽內營養土噴透,以便土壤殺菌消毒和促進幼苗根系生長。然后將種子插入營養缽中,每缽播一粒,播深約1cm,播完后再用營養土將缽間空隙埋嚴,畦邊四周用土埋嚴,上蓋地膜、棚膜,夜間加蓋草苫,防止水分蒸發和保證地溫充足。
2.5 苗床管理:播種后至出苗前的管理重點是提高地溫,以保持地溫30~35℃為宜,提高地溫的辦法主要是加強白天透光夜間覆蓋工作,當幼苗有70%開始出土時要及時去掉地膜,并加強通風,降低棚溫,嚴防幼苗徒長。此期棚溫應控制在25℃左右。當兩子葉離開地面后要繼續加大通風量甚至將整個棚膜去掉,棚溫以20℃左右為宜,當第一片真葉展平后,下胚軸高度已基本定型,此期可提高溫度,多見陽光,促進幼苗快速生長。
3、定植技術
為達到棚內定植前消毒的目的,在定植前可將棚膜封嚴,保持棚溫70℃以上,持續時間半個月,對棚內病菌的消除起到良好的作用。
3.1 定植時間:定植時間要以苗齡而定,當幼苗第一片真葉完全展平第二片真葉半展時(大約出苗后15~20天)即可開始定植。定植過早,雖然成活率很高,但葉片營養面積小,生長緩慢,而且也不利于次生根的迅速生長。定植過晚,苗齡偏大,葉片水分蒸發快,根系易木栓化,定植后子葉易干縮,緩苗較慢,易形成小老苗,常造成前期瓜條粗短及銀葉病的發生。
3.2 定植密度:做到起壟定植,一壟雙行,小行70cm,大行110cm,平均株距50cm,壟寬150cm,壟溝30cm,壟上小行內開暗溝鋪滴灌,以備后期追肥和澆水,定植深度同苗床生長時的深度相同,提倡帶土坨定植,將苗子蹲放在定植穴內后,每株澆灌200ml,1500倍液移栽靈水溶液,它不僅起殺菌防爛作用,而且還促生新根,快速緩苗。水滲后用松土埋平定植穴,切忌拍實、手壓等傳統做法。定植時忌施穴肥,以防燒根死苗,但生物肥是可以用的。適當控制徒長可在定植穴內撒入矮豐靈,每667平方米控制在1kg左右。
4、定植后的管理
4.1 定植后的前期管理:定植后立即澆一次大水,要澆足澆透,以利迅速生根。水滲后要立即劃鋤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遠離幼苗處要深中耕,多次中耕能起到控制幼苗徒長、花芽分化充實的目的。結合中耕,重修壟面,達到要求的尺寸標準。并選用無滴透光地s膜,地膜寬2m,厚0.006mm,要求達到全覆蓋。
4.2 吊秧與整枝:吊秧是調節長勢,增加生長空間,合理利用光能,增產增收的一種新的栽培技術。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鐵絲架設要高,矮了空間利用率低降低產量,二是所用吊繩必須選擇抗老化的聚乙烯高密度塑料線批,保證全生育期不老化,否則,一旦因老化而折斷,將造成損秧毀葉而影響產量。三是通過吊繩可調節瓜秧的長勢,使受光均勻,產量一致。四是在吊法上吊繩的下端用一活口固定在植株上,上端用活口系在鐵絲上并多余一部分,以便后期落秧時隨秧一起下落,五是可通過鐵絲及吊繩來回擺動,調節植株的株距及行距,做到合理擺布,充分見光,提高最大產量。
4.3 肥水管理:蓋膜后至采收根瓜前,一般不需要澆水追肥,此階段缺肥,可進行葉面噴肥處理。采收第一瓜后可開始澆第一次水,切忌不要使水流到地膜之上,隨水可追施少量化肥,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常用肥料品種有硝酸鉀、硝酸銨、鉀寶、二銨、硫酸鉀三元素復合肥、硝酸鈣及各種生物肥。每次施用量在30kg左右,生物肥可適當偏多施用。第二次澆水一般是在第一次澆水后15天左右進行,由于連續采收,消耗養分大,所以此次澆水要加大追肥量,肥料種類以硝酸鉀為主,每667平方米用量40kg。深冬季節,應減少澆水次數,做到不旱不澆,早春季節每隔5~7天澆一次, 每次澆水都加入硝酸鉀、二銨,施肥量比冬季增加三成,進入5月份后,澆水量再次加大,可起到降溫作用。另外,每次噴藥可噴施葉面肥。在晴天上午8~10時應用二氧化碳發生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以增強光合作用的能力。
4.4 溫度控制:開花期適宜的溫度為晝溫20~30℃,夜溫15~20℃,低于15℃和高于35℃都不利于花期的正常發育及開花授粉,易造成落花。發育期適宜的溫度為晝溫25~30℃,夜溫13~17℃。根系生長的適宜土溫(5~10cm上層)為20~22℃,低于12℃根系生長受阻,低于10℃時根毛停止生長,因此冬季保溫是關鍵,必須采取加厚草簾,地膜覆蓋及土暖氣加溫等措施。
4.5 提高坐果率:可用儲存花粉法,激素催雄(如赤霉素),激素(2.4-D)處理坐瓜等技術。
4.6 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銀葉病、白粉病、灰霉病、爛漫,在加強物理防治的前提下,在發病初期采用下列化學防治,75%百菌清粉劑6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40%杜邦新星乳油80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另外也可用農利靈,施佳樂、速克靈、撲海因、克霉靈等。蟲害主要有白粉虱和潛葉蠅,可采用物理法誘殺,煙劑農藥熏殺法,噴藥防治法,常用滅虱靈與撲虱靈混合液的1000倍液噴霧。潛葉蠅主要用斑潛凈和中保4號、速撲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