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情況
特點是發病突然,來勢猛、傳播快、病程短促、死亡率高,養絨山羊69只,于6月28日突然死亡經產母羊2只,死前未發現明顯癥狀,一天之后,羊群中出現多只發病母羊,并且天天有死亡,6月28日到7月2日共死亡11只,治愈率較低,死亡率較高,以經產母羊為主,羔羊次之。
2 臨床表現
發病急促,有的正在放牧突然不吃草,不能行走,精神萎靡,呼吸困難,體溫升高到41℃,低聲嘶叫或哼哼,口吐白沫,有的死前白天放牧吃草正常,看不出有病,但第二天早晨死在圈里。
3 病理剖檢變化
解剖死亡羊只所見變化基本一致,肉眼所見皮下組織及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淤血,或點狀出血,肝臟腫大,有多數顆粒大灰白色壞死點,心臟有出血點,脾臟正常,肺臟淤血、小點出血和肝變,有豆粒大壞死灶,腎臟土黃色,胃底出血,小腸大面積出血,氣管充滿氣沫,喉頭有出血點。
4 診斷
4.1 采心血、肝、脾涂片,分別用美蘭、姬姆薩液染色、鏡檢出兩端濃染的球桿菌。
4.2 采脾接種于普通肉湯內37℃培養24小時,肉湯渾濁,有粘稠沉淀物,輕搖動后管中心呈發辯狀。培養物涂片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球桿菌,兩極濃染,該菌無芽孢與莢膜,生化反應;發酵葡萄糖,不發酵乳糖。按培養特性和菌體形態及染色特征為羊多殺性巴氏桿菌。
5 治療效果
對羊群采取綜合性仿制效果較好。
5.1 病羊與假定健康羊隔離飼養。
5.2 對圈舍和飼養用具普通消毒1遍(2%苛性鈉溶液)。
5.3 對病羊采用下列藥物治療;安痛定、青霉素、鏈霉素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
5.4 對未發病的羊普遍口服菌速凈,每天兩次。經過用藥3天后,完全制止了病情的蔓延。
6 小結
根據疫病流行情況、臨床表現、病理剖檢,細菌學檢驗、防治效果等確診羊巴氏桿菌病。絨山羊巴氏桿菌病在瓦房店地區近幾年均有發射功能,給飼養戶造成很大損失,由于健康羊上呼吸道內帶菌,在健壯時不顯致病性,但其夠條件劇變,飼養管理不良,衛生條件差,草料品質不好或其他應激因素影響,都容易誘發本病。因此,本病對發扎養羊業威脅很大,養羊專業戶應加以防止。
特點是發病突然,來勢猛、傳播快、病程短促、死亡率高,養絨山羊69只,于6月28日突然死亡經產母羊2只,死前未發現明顯癥狀,一天之后,羊群中出現多只發病母羊,并且天天有死亡,6月28日到7月2日共死亡11只,治愈率較低,死亡率較高,以經產母羊為主,羔羊次之。
2 臨床表現
發病急促,有的正在放牧突然不吃草,不能行走,精神萎靡,呼吸困難,體溫升高到41℃,低聲嘶叫或哼哼,口吐白沫,有的死前白天放牧吃草正常,看不出有病,但第二天早晨死在圈里。
3 病理剖檢變化
解剖死亡羊只所見變化基本一致,肉眼所見皮下組織及肌肉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淤血,或點狀出血,肝臟腫大,有多數顆粒大灰白色壞死點,心臟有出血點,脾臟正常,肺臟淤血、小點出血和肝變,有豆粒大壞死灶,腎臟土黃色,胃底出血,小腸大面積出血,氣管充滿氣沫,喉頭有出血點。
4 診斷
4.1 采心血、肝、脾涂片,分別用美蘭、姬姆薩液染色、鏡檢出兩端濃染的球桿菌。
4.2 采脾接種于普通肉湯內37℃培養24小時,肉湯渾濁,有粘稠沉淀物,輕搖動后管中心呈發辯狀。培養物涂片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球桿菌,兩極濃染,該菌無芽孢與莢膜,生化反應;發酵葡萄糖,不發酵乳糖。按培養特性和菌體形態及染色特征為羊多殺性巴氏桿菌。
5 治療效果
對羊群采取綜合性仿制效果較好。
5.1 病羊與假定健康羊隔離飼養。
5.2 對圈舍和飼養用具普通消毒1遍(2%苛性鈉溶液)。
5.3 對病羊采用下列藥物治療;安痛定、青霉素、鏈霉素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
5.4 對未發病的羊普遍口服菌速凈,每天兩次。經過用藥3天后,完全制止了病情的蔓延。
6 小結
根據疫病流行情況、臨床表現、病理剖檢,細菌學檢驗、防治效果等確診羊巴氏桿菌病。絨山羊巴氏桿菌病在瓦房店地區近幾年均有發射功能,給飼養戶造成很大損失,由于健康羊上呼吸道內帶菌,在健壯時不顯致病性,但其夠條件劇變,飼養管理不良,衛生條件差,草料品質不好或其他應激因素影響,都容易誘發本病。因此,本病對發扎養羊業威脅很大,養羊專業戶應加以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