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羊布氏桿菌病的診斷與防治

   日期:2015-12-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1    
  羊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統和關節,妊娠母畜發生流產、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引起流產、不育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病灶。公畜表現為睪丸炎及不育等。 

  一、發病病因 

  引起羊發病的為馬耳他布氏桿菌,該菌對0.1%升汞、1%來蘇兒、2%福爾馬林、5%生石灰乳較敏感。 

  二、流行特點 

  母羊比公羊易感,成年羊比羔羊易感。病畜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病菌不定期隨乳汁、精液、膿汁、特別是隨流產胎兒、胎衣、羊水、子宮和陰道分泌物等排出體外。在缺乏消毒和防護的條件下進行接生、護理病畜,易造成工作人員感染和本病的人為傳播。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徑,其次經皮膚、粘膜及生殖道感染也較常見。某些吸血昆蟲也可能傳播本病,自然交配可相互傳染。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 

  三、診斷要點 

  1.癥狀 

  主要癥狀為妊娠母羊流產,流產常發生在妊娠后的3~4個月,流產前病畜食欲減退,精神萎頓,起臥不安,陰道中流出黃色、灰黃色粘液,流產母畜多發生子宮內膜炎,排污穢惡露。其他癥狀有早產、產死胎、乳房炎、關節炎、跛行、公羊睪丸炎和附睪炎。 

  2.病變 

  病變主要發生在生殖器官。胎盤絨毛膜下組織呈黃色膠樣浸潤、充血、出血、水腫、糜爛和壞死,胎衣增厚,布有出血點。胎兒皮下和肌肉有出血浸潤,真胃中有淡黃色或白色黏液絮狀物,脾和淋巴結腫大,肝出現壞死灶,腸胃和膀胱粘膜及黏膜下可見有出血斑點。公羊睪丸有出血點、壞死灶及組織增生。該病通過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相互配合,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四、防治措施 

  定期對疫區羊進行本病預防接種和血清學檢查,淘汰陽性羊。外購羊時必須嚴格檢疫。對價值昂貴的種羊,可在隔離條件下治療,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陰道和子宮,必要時用磺胺和抗生素治療。可疑病例可用土霉素、金霉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一經確診為患有本病,則最好作淘汰處理。 

  五、預防 

  1.對從未發生過布氏桿菌病的羊群,堅持自繁自養,不從疫區引進羊只;引進的羊只須并在隔離條件下檢疫,確定無感染后方可。 

  2.對于受病威脅的羊群,每年用凝集反應或變態反應定期進行2次檢疫,檢出的陽性病羊立即淘汰,可疑病羊應及時嚴格分群隔離飼養,等待復查。受污染的羊舍、運動場、飼喂用具等用5%克遼林或來蘇兒溶液、10%~20%石灰乳、2%氫氧化鈉溶液等消毒。流產胎兒、胎衣、胎水及分泌物等應深埋處理。 

  3.布氏桿菌病常發地區,每年應定期對家畜預防接種,接種過疫苗的不再進行檢疫。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