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除低溫外,還會經常出現大風、連陰、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給大棚蔬菜生長造成巨大損害。定州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趙麗萍說,在冬季要隨時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及早采取預防措施和災后處理,減輕災害天氣帶來的損失。遭遇嚴寒時可在草苫上再蓋一層薄膜,也可在棚內再套棚,以增加保溫效果;提早在棚外挖防寒溝,可提高棚內溫度2至3度;不要澆大水,冬天水溫太低,澆后遇到寒流變天時如棚中不見光,棚溫低,地溫難以恢復,會造成蔬菜爛根,死棵或漚根和導致各種病害的流行蔓延。
對于遇到連陰天氣,趙麗萍提醒,只要溫度不是太低,就要揭開草簾。若有短時間露出太陽,棚室內溫度就會升高。冬季陰天較多時應提早覆蓋地膜,能提高地溫,減少低溫凍害的發生。冬季溫室內的溫度要保持在12度以上,溫度過低時,可采取電力加熱、煤爐加熱等增溫措施。
遇到降雪天氣時,白天下雪時不必蓋草苫,雪停后立即掃去棚上的積雪,下午蓋苫后,再在草苫上蓋一層薄膜以加強保溫。夜間降雪,第二天雪停后要及時掃雪,保持草苫干燥,溫度許可時要及時使秧苗見光。連續陰雪天氣后驟然轉晴,應先間隔拉苫或先拉開三分之一,并注意觀察秧苗變化,發現萎蔫,立即將草苫蓋好,恢復后再拉開,以防“閃棚”。
以下是幾種常見蔬菜的管理方法:
大棚黃瓜。在蔬菜大棚中,冬季種植黃瓜的農戶很多,據定州市農業局農藝師吳永山介紹,對于溫度管理,播后出苗前氣溫白天保持在28至33度,夜間21至23度;齊苗后白天24至26度,夜間14至18度。幼苗3至4片真葉或苗齡達30天,于11月上中旬在連續晴天上午定植,株距26至30厘米,畝栽不低于4000株;嫁接口不要接觸土面;栽后用潤土蓋好苗眼,以防膜內熱氣外溢傷苗,并在凹字形壟溝內膜下澆水潤至高壟。并在管理行地面內鋪廢舊薄膜,隔濕增溫。
對于定植后的管理,吳永山說,緩苗前以提溫促根為主,棚溫白天保持28至30度,夜間13至15度。在驚蟄節之前,棚溫中午要達到30度左右,把促長溫度與控病溫度相結合。進入3月氣溫回升,用通風及草苫揭蓋來控棚溫。黃瓜甩蔓后到2月下旬一般不澆水,有缺水現象可在晴天上午的壟間膜下澆小水,并在3天后排濕;2月下旬后進入收瓜盛期,植株需肥水量增大,每隔10至15天澆1次水,并每次隨水畝施復合肥10千克。
大棚西紅柿。種植棚室西紅柿是農民致富的一條好路子,冬季如何管理好大棚西紅柿?定州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邸玉靈介紹,在溫度管理中,白天適當加大棚室通風量,使棚內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至13度之間,開始放風時,放風口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后氣溫下降后逐漸將風口變小或關閉。
如何加強肥水管理和疏花疏果,邸玉靈說,當第一穗果核桃大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澆水,每畝使用復合肥15至20公斤。澆水必須選晴天上午進行,中午時打開風口通風降濕,可有效防治病害的發生。低溫期膜下暗灌,澆水量要少,防止澆水過多導致地溫下降過多,影響西紅柿的正常生長。西紅柿栽培還要進行疏花疏果,因為一穗花結果過多,則果大小不一,商品性差。大果型品種每穗留果3至4個,中果型品種每穗留果5至6個,第一、二層可適當少留,防止墜秧。留果一般是“掐頭去尾留中間”,也就是第一個果不留,后面的小果、畸形果不留,這樣留果大小一致,商品性好。
大棚茄子。大棚茄子的種植在我市部分產菜區也非常普遍,定州市趙村鎮塔宣村蔬菜種植戶任士哲有多年種植經驗,據他介紹,茄子定植后的緩苗期正值寒冷季節,應以提高棚溫為重點。白天保持28至30度,夜間保持15至20度,促其早緩苗。緩苗后,白天棚溫保持26至28度,超過30度要通風,降到25度關風口,夜間棚溫不要低于12度,要圍繞此范圍看天氣增減草苫及塑料薄膜。棚內濕度以70%至80%、土壤含水量15%至18%為宜。棚內干燥時,植株生長緩慢;濕度過大,易導致病害發生蔓延。
對于光照調節和肥水管理,任士哲說,茄子棚一般采用聚乙烯無滴膜。為提高棚膜的透光率,可用100克面粉兌水15公斤,用噴霧器噴布棚膜里面,每周一次,以利減少棚膜結露,提高光照強度。當門茄開始膨大并長到雞蛋大小時,悶棚澆水,于晴天上午澆第一水,以澆滿小溝為宜,要注意提溫排濕,半月之后澆第二水。冬暖大棚茄子栽培,采用吊秧(一株兩條吊繩)二杈留枝法,保留主枝和第一花序下第一葉腋的一個較強大的側枝,其余的側枝抹去,進入結果中期,及時把下部的老葉黃葉摘掉帶出棚外深埋。每一個花序只留一果,其余花蕾去掉,每株兩個枝條并列生長,同時要及時除去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