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加工業是農業品牌建設的基礎,只有加工業做好了,唱響品牌才有底氣;
品牌引領和驅動加工業的發展,只有品牌做好了,加工業才能做大做強。
立足“農”的發展定位,推進加工聚集發展
過去:農產品加工業布局分散,企業成本高,資源利用率低。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升級,農產品加工業也面臨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生產方式比較粗放、企業成本不斷上升等問題,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布局分散,約90%的企業呈點狀分布,加工產能與主產區、加工與上下游脫節等問題比較突出,造成產品成本的增加和資源的難以有效利用。
措施:
今后,要以農產品優勢資源為基礎,優化區域布局,大力推進加工業向重點區域聚集發展,建設有規模、有競爭力、特色鮮明、引領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標準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形成農產品加工業集聚式發展新格局。
案例:
作為今年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推進工作會所在地的河南省,早在2011年就在全國率先提出推進主食產業化,出臺發展主食產業的指導意見和發展規劃。
在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過程中,河南按照建鏈、強鏈、補鏈、延鏈的理念,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融合,重點打造12類“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農業產業化集群。
今年2月,河南連發《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方案((2017-2018年)》等五大專項方案,加快優質農產品升級。按照農業部提出的“到2020年,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提高到2.4:1”目標,河南提出了3 :1的目標,山東則確立了4.5 :1的更高目標。
突出“企”的發展主體,加工與品牌并重
過去:農產品加工企業基礎弱、規模小、轉化率低。
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關鍵靠主體,而作為主體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還存在著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發展規模較小、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等問題,企業加工整體水平比發達國家落后1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產地初加工水平低造成每年近3000億元的損失,60%以上的加工副產物沒有得到綜合利用。
措施:
今后,要圍繞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這個關鍵,多渠道支持各類主體發展壯大,加強龍頭企業培育,鼓勵工商資本投資,支持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業,讓他們與加工業同發展共壯大。
通過將政府支持補貼量化到農戶,折股到合作社,龍頭企業+規模種養戶+合作社等共同發展模式,農村產業融合支出項目、“百縣千鄉萬村”示范工程等,支持加工企業建設烘干儲藏、直供直銷等設施,支持他們抱團闖市場。
案例:
在這方面,湖北省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并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多的“五最”產業。
打造品牌:
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品牌化是龍頭之“睛”。品牌做好了,加工業才能做大做強。農業部已將今年定為中國農產品品牌推進年。今后,要圍繞企業這個主體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創建,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新三品”。
要與優勢區相結合,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與安全綠色相結合,打造產品品牌;
與原料基地相結合,打造企業品牌。
遵循“融”的發展路徑,從產到銷引導企業打造全產業鏈
過去:能耗高、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擴張依靠的是資源要素大量投入,能耗高、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
措施:
今后不能再走這種粗放式發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標的同時更加強調質量目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前延后伸“接一連三”促融合,構建種養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
期間,要重點強化科技支撐,發揮旗艦型、創新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及時發現、響應和解決產業問題的科技產業聯合體。
案例:
今年2月,甘肅省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前端延伸帶動農戶建設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組建產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