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瀘西縣向陽鄉魯黑村田間地頭熱鬧非凡,村民們正忙著為地里的瑪咖拔草。據了解,目前向陽鄉大約種植2000多畝瑪咖,僅沙馬村委會魯黑村就種植了300多畝。
據悉,瑪咖作為營養豐富,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快速恢復體力、消除疲勞、調節內分泌、抗癌等神奇功效的一年生草本珍稀植物,喜冷涼而又濕潤的氣候,較耐寒,適應性較強,適宜在海拔3500米的高寒冷涼山區種植。向陽鄉魯黑村最高海拔2000多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平均氣溫12℃,屬典型高原立體氣候,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境內全部是山地,適宜種植作物很少,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為瑪咖的種植提供了有利條件。
“以前村民們主要種植玉米和洋芋,前兩年很多農戶也種三七。不過,三七市場極不穩定,大家開始種瑪咖,瑪咖的生長過程不需要人工灌溉,不施用工業化肥,對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有限耕地的可持續利用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魯黑村村主任朱貴說。
2013年,魯黑村鄉村醫生畢天成覺得三七市場低迷,深入了解了瑪咖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經過多方考察,投資了兩萬余元(含瑪咖籽和除草工錢),種植了6畝瑪咖,以鮮品29.50元一公斤的價格賣給昆明瑪咖加工廠,賣了12.82萬元,凈賺10萬余元,成了魯黑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村民們得知這一消息,紛紛前來取經。
畢天成說,“一畝地大約種50克瑪咖籽,以每公斤瑪咖籽的市場價1萬元來計算,一畝地僅需投資500元的瑪咖籽。種植瑪咖無需花太多的精力,只要除草就行,一年春夏季拔5、6次,秋冬季拔4、5次,每畝拔一道草大約要400多元的工錢,從栽種到收獲的每畝瑪咖的拔草工錢(以每人每天80元的工錢計算)大約要2000多元,一畝瑪咖最多投入資金3000余元,而種植周期僅僅一年,相對于種植三七來說,工序簡單,風險小,見效快,收益大。”
據悉,目前瀘西縣向陽鄉、三塘鄉瑪咖的種植面積顯著增加。隨著瑪咖產業的經濟成效逐步呈現,預計瑪咖種植有望成為繼三七種植之后的帶動瀘西縣高寒山區脫貧致富的又一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