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圖片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推薦圖片
1 / 1

海南:品牌農業的“澄邁樣本”

日期:2015-04-16     點擊:4670    評論:0    查看原圖
簡介:












  進入四月,經過冬春兩季的忙碌,澄邁縣瓜果運銷協會會長王美志終于可以歇口氣,回老家與家人團聚。
 
  “冬春瓜菜銷售基本結束了,休息半個月后,五月份起我們又要去內地跑市場搜集全國的瓜菜種植面積、品種等信息,為下半年的種植和銷售做準備。”
 
  和王美志相比,澄邁金江鎮的澄邁特產專賣店店主李月瀟可是一年四季都歇息不得。“澄邁特產產品多,1月的福橙,2月的地瓜,4月的蜜柚,6月的荔枝……每個季節都有人來要貨!”
 
  在澄邁這片廣袤熱土上,四季都能看到無數的“農業人”在忙碌著。
 
  一個個忙碌的身影聚集出一串亮眼的成績:
 
  659個注冊商標的農產品品牌、18個全省著名農產品品牌、農業年總產值達到97.68億元、農民收入增幅連續8年排在全省前列、農業產品品牌經濟網絡覆蓋全省18個市縣……
 
  與其他市縣相比較,澄邁在土地面積、氣候條件、農業基礎上并無特別突出的先天資源,為何品牌農業能取得如此巨大發展?
 
  記者深入田間地頭,探尋澄邁品牌農業的“澄邁樣本”。
 
  工業理念
 
  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
 
  3月26日,綿綿細雨給廣袤綠野蒙罩上面紗,在澄邁永發鎮排坡洋供港蔬菜基地里,大片的韭菜、芥菜在春雨的滋潤下青翠欲滴,隨風搖曳。
 
  惠農產銷合作社的董事長許泉坐在庭院里,悠閑地喝茶聊天,拿出平板電腦打開監測系統,向我們展示基地目前的瓜菜種植、生長情況。
 
  電腦連著種植基地的攝像頭,屋外100多畝的田洋很清楚地顯現在電腦屏幕上。用手點擊拖動屏幕,田洋間任何一處的瓜菜生產場面立即放大在眼前。許泉點擊某塊田地的編號,這塊田地的蔬菜品種、種植時間、預計收割時間、農藥噴劑量等都一一顯示眼前。
 
  “我們的生產、管理和銷售,都已經實現標準化。”許泉介紹說,惠農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引導農戶進行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正是因為堅持走標準化的路子,以國際標準做國內市場,惠農合作社每年可以提供2萬多噸優質蔬菜免檢進入上海和港澳地區。
 
  如何從根本上謀劃現代農業發展,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說,澄邁創新性的做法就是在農業發展中導入和借鑒現代工業的先進理念,以農產品的標準化為基礎,以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為著力點,提出“四化”、“四縣”發展戰略。
 
  在澄邁縣各鄉鎮的農技服務中心,永發鎮農民王昌明帶著一張農產品溯源智能卡來刷卡消費。通過刷卡消費,王昌明的農藥購買信息都被記錄在溯源體系平臺,他所種植的豇豆質量安全就可追溯到田間地頭。
 
  農產品標準化和產品有標識可追溯是澄邁品牌農業探索的成果。如今,澄邁在果蔬產品、畜牧產品、水產品等三大農產品體系已實現90%有標識可追溯。已創建冬季瓜菜、無核荔枝、澄邁福橙、橋頭地瓜、香蕉、羅非魚、加樂黑豬等26個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8個供港澳、1個供滬瓜菜生產基地;建有連片的取得農業部認證的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29個,建立農業專業合作社420家,帶動農戶3.8萬戶。全縣瓜菜種植面積、總產量、總產值、出島銷售量、農民人均收入等五項指標均連年位居全省前列。
 
  商標富農
 
  打造“綠色聚寶盆”
 
  王開東是澄邁福澄種植示范基地的負責人,這個在土地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農民,親身經歷了澄邁農業品牌的崛起之路。
 
  “2004年我開始種福橙,那時候的福橙一斤才賣八毛錢,去年福橙價格已經漲到了每斤七八元錢,十年價格翻了十番。”王開東說,當年福橙雖然品質優良,可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遲遲沒有得到市場認可。
 
  在農業品牌營銷上,澄邁縣一直在提倡“品牌營銷”、“名聲先導”的新思路。先打品牌后做產業的工業化思維,被澄邁人應用在農業上,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7年底,澄邁福橙被人民大會堂選中為國宴果品。短短幾年內,澄邁福橙先后獲得“中國最具特色產品獎”、“中國十大名橙”等美譽。品牌營銷效應讓福橙市場認可越來越廣泛,福橙的身價一躍而起,農民的銷售收入也隨之增加。如今,澄邁縣的福橙種植面積已然擴大到2萬余畝,年總產值達到5億多元。
 
  嘗試到品牌富農的田頭后,澄邁農業部門和農民們在提高產品質量和維護品牌方面也更為自覺。近年來,澄邁縣先后成立了福橙研究所、咖啡研究所等科技研究機構,聘請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專家,對福橙、福山咖啡、無籽蜜柚等品牌農產品的種苗研發、栽培技術管理等進行研究及普及。
 
  橋頭地瓜,本是農民用來喂養牲畜的粗糧食物,農業專家研發出橋頭地瓜的脫毒種苗,讓橋頭地瓜的口感、外形有了極大改善。同時,因粗糧市場需求加大,橋頭地瓜成為熱銷產品,遠銷到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國家,一個小小的地瓜脫毒苗創造出了年約5千萬元的產值。
 
  如今,澄邁全縣累計注冊農業商標826件。福山咖啡、無核荔枝、澄邁福橙進入國宴,新華達白蓮鵝、藻花香豬養殖基地獲無公害產地認證。
 
  拉長產業鏈條
 
  實現跨越升級
 
  品牌農業的建設過程,是把組織化、標準化、信息化、規模化、專業化等先進生產要素融入傳統農業,改變農業僅是靠天吃飯的弱質特征,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
 
  澄邁縣委書記楊思濤認為,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通過農業產業鏈的拉長完善來提升農業品牌的價值,讓農民通過參與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來受益。
 
  以白蓮鵝為例,澄邁的白蓮鵝產業從最初的鵝苗培育、鵝肉生產,到引進鵝肥肝深加工生產線,開設餐飲連鎖店。通過拉長“白蓮鵝”產業鏈條,帶動了18個市縣共1800多戶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農旅融合也是澄邁探索的思路之一。福山咖啡是澄邁有名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多年來福山咖啡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在澄邁福山等地形成了具有田園風格的咖啡消費文化。2011年,福山咖啡文化風情小鎮建成,澄邁人借助福山咖啡品牌的影響力,以旅游帶動產業,產業扶持旅游,探索出一條農旅融合的發展道路。
 
  敢為人先的澄邁人在這片富硒土地上譜出絢麗的品牌農業華章,“富硒”、“有機”、“長壽”多個高含金量的標簽,讓當地出產的澄邁福橙、福山咖啡、無核荔枝、橋頭地瓜等農產品在省內外形成品牌效應,不少產品走進了北京、山東、香港等地的大眾餐桌,甚至出口歐美,為澄邁乃至海南的本土農業增收作出了重大貢獻。
 
打賞
更多>推薦圖片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