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畝設施日光溫室大棚收入可達4到6萬元,比普通棚要高出2到4萬元,經濟效益很好!”日前,在地處沂蒙山區的平邑縣卞橋鎮“千畝精品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前東莊村,菜農孫慶華高興地說。
據悉,近年來,平邑縣卞橋鎮按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把設施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綠色工廠,按照集約高效、集中連片、規模推進的理念,高端站位謀劃設施農業發展格局。圍繞農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在卞橋鎮創建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采取政府、院校、企業、農戶“四位一體”模式,破解了三農”發展難題,同時也改變了周邊村莊的面貌。以該鎮“臨沂市弘毅生態農場”為技術依托,引進了山東壽光蔬菜生產技術,形成了以國家級科普基地——時家村東嶺為龍頭,輻射前后東莊、楊莊、資邱等10余個村的設施農業產業園區,建成溫室大棚1萬畝,帶動菜農3000余戶,人均收入達到2.1萬元。
為使“菜籃子”能“引得進、穩得住、見效益”,該鎮從土地準備、種植模式、品種選擇、技術措施、運行管理等環節,聘請山東大學客座教授彭福田為菜農進行技術指導;同時,該鎮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省內外學習大棚種植管理先進經驗和模式,引進山東壽光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指導管理。
據了解,為鼓勵設施產業發展,鎮黨委政府制定完善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成立專項推進小組,實行“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每個設施農業任務村都有一名鎮干部負責,協調金融部門貸款近1000萬元,為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截至目前,卞橋鎮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10000余畝,擁有5000多棟溫室和大棚,年純銷售收入達到2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