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是一年之中農村最繁忙的時候。連日來,筆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部分鄉鎮采訪時發現,一些留守農民結合實際,綜合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巧妙解決農村春耕“用工荒”難題,一幅幅和諧春耕的美麗畫卷在土家山寨鋪開。
親友鄰居“抱團”作業
3月28日,晨霧還沒有散盡,在該縣下路鎮天泉村馬茲祥的地里,人氣很旺,10多個人正在忙著給金蕎麥鋤草。
“我們幾家人聯合起來,今天你家播種,明天我家鋤草,人多力量大,一戶就幾畝地,天把工夫就搞定了。”馬茲祥樂呵呵地說,村里勞動力少,眼下正是春耕大忙時節,他們10來戶人就互助合作,集中力量搞春耕。
“說直白點,他們這種方式就是相互換工,參與換工的都是親朋近鄰,農忙時節合伙干,農閑時候各自干。這一帶像他們這樣在金蕎麥種植、金銀花管理等方面搞聯合互助的還有很多。”在場的五崗金蕎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仁貴介紹,天泉村90%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一到春耕時節勞動力就“吃緊”。為此,村民們采取親幫親、鄰幫鄰、勞動力無償互換的方式,互助春耕春播,解決了困擾大家多年的春耕勞動力不足難題。
像這樣“抱團”作業助春耕的在石柱不少,同一院落或同組的留守農民自覺自愿地組織起來,在運送化肥、糞土,耕地耙土、施肥播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活“鐘點工”俏鄉村
“男人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婦女、老人和小孩,春耕一到,根本沒有勞動力去播種。沒想到,現在的農活‘鐘點工’給我解了難。”馬武鎮金鑫村祥和組留守婦女陶欽敏說,她家今年種了5畝地,干脆請人來幫忙,既不耽誤家人打工,又不誤農事。
金鑫村農田多為梯田,不適合機器耕作。于是當地勞動力瞅準這一機會,做起農活“鐘點工”,結隊幫人干農活,掙外快。“現在農村勞動力都比較欠缺,春耕大忙時節,我們組織勞動力,到各村幫著干農活掙錢。”一鐘點工領頭人說,今年他組織了30多人,分為5個隊,分赴各農忙區域,幫助當地農戶春耕播種,平均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像我們這些缺少勞力的家庭,如果不請鐘點工覆膜,我這幾十畝的地膜烤煙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完成。”馬武鎮寶連村土槽組烤煙生產大戶葉能剛高興地說,以前,一到烤煙覆膜、移栽的時候都愁眉不展,東家請、西家邀,開工資他們又不接,不開工資又不好接二連三地喊。現在有了農活“鐘點工”,很方便。
“鐵牛”上陣農民歡笑
3月30日,南賓鎮紅星社區寨坡組蔬菜基地,各類耕作機在田間作業,農業機械已成春耕生產主力軍。
“機械化耕作就是好,省力省時還省錢!”在自家田邊清閑轉悠的菜農馬勤華一臉喜色。他說,機械耕作比人工便宜多了,而且速度快,人還不受累。
為幫助農戶春耕春播,提高生產效率,南賓鎮大力推廣國家“農機下鄉”,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同時,積極鼓勵建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挑起春耕春播的大梁。
“以前我們最怕的就是烤煙開廂提埂,現在煙草公司給我們配套了提埂機,操作起來既輕松、又快捷。”六塘鄉龍池村煙農秦樹華說,1臺提埂機的工作量相當于20個勞動力,是繼烤煙工廠化育苗后的烤煙生產又一次技術革命。
迎著明媚春光,行走在石柱大地,在土家山寨田間地頭,在春耕生產第一線,隨處可見和諧的春耕生產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