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沒有食品的安全,健康便無從談起。在順義區大孫各莊鎮,就有著這樣一個農業基地,它是全國第一家硒鴿養殖基地,通過生態養殖、生態種植、生態餐飲的循環發展,把有機富硒的自然生活帶進了千家萬戶。
建成首家硒鴿基地
說起硒元素,人們可能并不陌生。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世界四大著名長壽地區之一的廣西巴馬縣,土壤、谷物中的硒含量就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倍以上,百歲老人血液中的硒含量高出正常人的3至6倍。安徽省石臺縣發現的又一個長壽村中,80歲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12%,且50年來未發現一例癌癥患者、心腦血管、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經對該村土壤中硒含量分析測定顯示:硒含量高出一般地方10倍。科學研究表明,硒元素是抗氧化劑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人體補充了充足的硒元素,就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延緩衰老。
位于順義區大孫各莊鎮的野谷集團基地內,就飼養出了富硒鴿,產出的鴿肉和鴿蛋經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檢測顯示,均含有較高的硒元素。那么這樣的富硒鴿是如何養出來的?記者來到基地一探究竟。
走進鴿舍,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般臟亂,反而十分清潔,空氣中并無禽舍糞便的臭味。一排排整齊的大鴿籠,隔成了一個個小“單間”,每個“單間”里都住著一公一母兩只鴿子。工作人員介紹說,鴿子是“一夫一妻制”,配對時,如果雙方沒有互生情愫,很難共同生活在一起。一對恩愛的種鴿,平均八九天才會產1枚鴿蛋,無論鴿肉還是鴿蛋營養價值都很高,難怪自古就有“一鴿勝九雞”的說法。
記者在鴿舍里轉悠了半天,也沒見工作人員給鴿子注射什么特殊的東西,那么鴿子體內的硒又是怎么來的呢?工作人員解釋說,富硒鴿是“吃”出來的。工作人員用優質的玉米、高粱、豌豆、小麥等粗糧,配以專有技術生產的有機硒來飼養鴿子。每年可向市場提供30萬對優質種鴿,120萬只高品質肉鴿。鴿肉和鴿蛋的硒含量都達到了國家富硒食品標準。2013年,野谷集團生產的鴿肉、鴿蛋被評為全國富硒農產品金獎,同時還榮獲了全國富硒產業開發“十佳明星企業”稱號。
富硒農業循環起來
在“硒游記”的旅途中,野谷集團的腳步并未停歇,他們以現代有機農業為基礎,不斷進行產業鏈的延深,已擁有幾千畝生態種養基地,建立起中國第一家硒元素科研院所、第一個肉鴿自動化屠宰生產線。
同時,他們還以硒鴿養殖為核心,發展循環農業。從種植到養殖再到種植,逐步建立起了一條完整的循環有機農業產業鏈:用優良的玉米、高粱、豌豆、小麥配以專有技術生產的有機硒來飼養富硒鴿;用鴿子啄到地上的糧食飼養生豬;用鴿糞加豬糞進行無害化處理,發酵制造有機肥,種植糧食、蔬菜、水果;將植物秸稈及鴿毛、鴿內臟放入沼氣池,沼渣、沼液再返還土壤,提高土壤的營養,減少病蟲害。循環農業的生產模式,杜絕了環境污染,保證了產品的安全、有機,并可以實現有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硒”有草莓傳遞美味
在“硒游記”的循環產業鏈中,給予普通百姓最直觀的感受恐怕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了。通過鴿糞發酵制造有機富硒肥料,培育的富硒草莓生活品質可不一般:“吃”的是有機基質,“喝”的是營養液,“住”的是陽光房,“聽”的是蜜蜂鳴……享受這種高品質生活,儼然是草莓中的“小資”一族。
同時,基地還請來了市農業局植保站的技術人員傳授綠色防控技術,為這些鮮亮紅潤、濃香四溢的草莓生長保駕護航。據植保專家鄭建秋介紹,該站在基地重點推廣了以無病蟲育苗、產前消毒預防、產中綜合防控和產后殘體無害處理有機結合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為生產安全草莓等蔬菜果品打下堅實基礎。有了綠色防控技術這一致勝法寶,富硒草莓的生產有了品質安全的保證。據北京市農業局工作人員介紹,野谷集團的生產園是市農業局去年啟動創建的30個生態農業標準化核心示范園之一,該園區充分發揮了生態循環作用,將鴿糞、豬糞加入艾蒿、苦楝子等8種中草藥及生物菌,進行發酵和無害化處理,制造有機肥料,以增加肥料中的礦物質及碳元素,凈化并平衡土壤中的氮磷鉀,消除土壤中的病蟲害,再加入集團生產的有機硒,用這種富硒肥料種植蔬菜及水果,同時讓植物秸稈及動物廢棄物進入沼氣池,并將沼渣、沼液再返還土壤,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減少病蟲害。真正做到無化肥、無激素、無農藥,生產的果蔬產品安全、營養,具有特殊的香甜口感。
當然,享受了這般特殊照顧的“硒”有草莓,口感也很不錯,汁多味美,香糯可口,酸甜生津。看上去,“外貌長相”也比普通草莓顯得更端正、顏色更鮮紅。園區工作人員介紹說,跟普通草莓相比,在長勢方面,富硒草莓更喜人;口感方面,富硒草莓糖分高,口感更香甜;外形方面,富硒草莓個頭大,果形更漂亮;而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它富含礦物質硒,能夠及時補充人體所需硒含量,有助于防癌。此外,富硒草莓的硬度也好,耐儲存,所以價格也稍稍高于普通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