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圖片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推薦圖片
1 / 1

安徽宿松縣:農業調結構 須系“保險帶”

日期:2015-03-03     點擊:260    評論:0    查看原圖
簡介:












  明光市張八嶺鎮馭景苗木基地工人在為景觀樹澆水。目前該鎮有6個花卉苗木專業合作社,苗木已經成為張八嶺鎮的重要支柱產業。
 
  春節剛過,又到了春耕生產季節。發展特色農業,既要產生經濟效益,也要努力規避風險,為此我省出臺政策,將特色農業保險納入“精準扶貧”戰略——
 
  46種特色農業經營可投保年獲風險保障超56億元
 
  農業轉方式、增效益,必須調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產品。
 
  宿松縣九姑鄉在2007年引進了安徽金安禽業公司。這是一家專業從事家禽養殖的企業,短短數年發展成為縣里的龍頭企業,帶動當地農戶從事養殖,培育出一個地方特色產業。但這個特色產業卻差點因為一場疾病倒下。 “去年2月份開始,公司養殖的蛋雞患腹膜炎大量死亡。 ”國元保險業務主管馬立巍介紹,由于企業投保了疾病保險,現場查勘認定,賠款金額109.99萬元,為企業恢復生產解了燃眉之急。
 
  “發展特色作物,做‘吃螃蟹的人’,成功了固然收益不菲,失敗了往往也血本無歸。 ”采訪中,多位種植養殖大戶和基層農業工作者表示,特別是剛起步時,抗風險能力最低。保險則為調結構的第一步提供了“安全帶”,不至于因災害、市場因素等風險而摔倒在起跑線上。
 
  在淮北,去年農業部門舉辦特色農產品保險對接會。保險經辦機構與341戶種養大戶簽約,承保蘋果1402畝、大棚蔬菜310畝、石榴2500畝、能繁母羊1188頭、肉牛446頭,為特色種植養殖戶提供了851萬元的風險保障,成為淮北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非煤產業的有力推手。
 
  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近年來依托資源優勢,我省面向市場需要,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省農委特產處副處長胡濤介紹,目前全省專業村鎮達到4188個,其中主導產品通過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達到1876個,占全省專業村(鎮、鄉)總數的44.7%。去年,全省專業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1399元,比2013年提高了1320元。
 
  服務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特色農業保險發展迅速。馬立巍介紹,目前我省特色農業保險品種達到46個,基本包括了我省各地支柱型特色農業產品。其中,蔬菜類保險5個,水果類保險8個,中藥材類保險7個。此外,淡水養殖、養雞、養鴨、小龍蝦等也納入了保障范圍。去年,特色農業保險為全省24萬多戶農戶提供56.87億元的風險保障,支付保險賠款總額近8000萬元。
 
  優勢品種承保率低,地區發展不均衡
 
  正月初五,阜陽市潁州區還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種糧大戶葛翔就已經在他的林地里忙碌起來。 “這幾年搞林下經濟,套種中藥,效益非常好。”葛翔說。但由于中藥種植投資大、周期長,一直不太敢擴大規模,“如果能有相關的農業保險就好了。 ”
 
  專家指出,相對于我省“青山綠水、瓜果梨桃”的特色農業品牌而言,特色農業保險無論品種還是覆蓋率都不能滿足農戶的需求。數據顯示,目前我省僅種植各類蔬菜面積就達1200多萬畝,茶葉面積近200萬畝,分別位于全國第10位和第6位。同時,我省也是內陸水產大省,全省可養水域面積810多萬畝。 “特色農業保險無論是規模,還是品類結構上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國元保險農險部總經理助理閻德龍表示。
 
  茶葉種植最怕雨雪自然災害。 2013年4月,黃山市遭遇罕見的霜凍災害,全市近40%的茶園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4億元。為此,我省推出茶葉特色保險。去年初,石臺縣七都鎮七井高山區開出了池州市茶葉保險“第一單”,這份保單為八棚村、七井村、伍村2218畝茶園提供了110.9萬元風險保障,保險責任涵蓋暴雨、風災、雹災、洪水、凍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然而,茶農極為需要的保險卻在推廣中“邁不開腳步”。閻德龍介紹,去年我省茶葉投保面積僅為19萬畝,不及全省茶葉種植面積一成。
 
  專家分析,雖然我省開發了蔬菜、水果、茶葉等40個特色農業保險產品,但由于保費市縣財政補貼承擔比例較多,壓力大,對特色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力度有限,導致大部分特色農業保險推廣緩慢,對特色農業良好發展的保障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據了解,目前我省特色農業保險集中在大棚蔬菜上,其他品類則覆蓋程度嚴重偏低,很多品種承保率不足十分之一。 “去年,我省大棚蔬菜保險規模占比達四成以上,遠遠超過其他險種發展水平。 ”閻德龍介紹。
 
  發展不平衡還體現在區域間。 2014年,我省特色農業保險規模增幅較大,其中阜陽市特色農業保險規模占全省總規模比例超過三分之一。專家強調,今年初,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提出,我省今年將加快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要求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推動茶葉、蠶繭、水果等優勢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這都為特色農業保險發展提供了機遇。
 
  完善保費補貼機制,主攻31個重點扶貧縣
 
  更好地發揮保險抗風險作用,必須迎合特色農業發展需要,研發相應產品。同時從實際出發,完善保費補貼政策機制。
 
  去年以來,生豬市場價格一度大跌,但其價格風險并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很多養殖場因此嚴重虧損甚至倒閉。“今年,國元保險將積極開發生豬目標價格保險、家禽目標價格保險等產品 ,以滿足新形勢下農戶對農業保險的市場需求。 ”閻德龍介紹,今年將繼續創新開發蔬菜,推出螃蟹等水產養殖保險。
 
  去年底,我省出臺政策,首次將發展特色農業保險納入“精準扶貧”戰略,為我省特色農保發展開啟了新引擎。今年將重點做好31個重點扶貧縣的特色農業保險業務推進,爭取市、縣財政支持,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在省扶貧資金的專項支持下,省級財政資金對扶貧縣特色農業保險的補貼比例進一步提高。 “這是扶貧資金的一項創新性使用方式,也是對我省特色農業保險的一次強有力推動。 ”省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專家強調,科學合理的保費分攤機制,是特色農業保險能否擴大覆蓋面的關鍵。記者了解到,在阜陽,按照“精準扶貧”的原則,重點縣可在全縣范圍內選擇農戶投保意愿強烈、投保率達到30%以上,對促進本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種主導型特色優勢農產品開展保險,并特別“鼓勵有條件的市適當承擔所轄重點縣的保費補貼,降低縣級保費負擔。 ”
 
  閻德龍建議,加快推動落實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 “提高中央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等政策,減輕縣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的保費補貼壓力。縣級財政利用減免的糧食作物保費補貼資金,重點用于支持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發展。
 
  為探索開展我省水產養殖保險業務,國元農業保險公司加強與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合作,實行優勢互補,共同經營和拓展水產養殖保險業務,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雙方將進一步總結合作經驗,加強合作力度,持續增強合作經營能力,努力拓展保險業務,為更多的水產養殖農戶撐起保護傘。 ”國元保險負責人表示。 日前,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宿州市埇橋區順河鄉,農民正在大棚管理瓜菜。
 
打賞
更多>推薦圖片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