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回首4年前,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在潭門,在玫瑰谷,在鳳凰島……留下諄諄囑托和殷殷期望。四年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習總書記視察過的瓊州大地發生了什么變化?曾為習近平總書記戴上斗笠的黎族大姐生活得如何?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建設得怎樣了?潭門的漁民們造大船、闖深海,漁獲豐富嗎?今天,南海網推出系列短視頻《印·記》,回訪習總書記到訪過的三亞玫瑰谷、三亞鳳凰島和瓊海潭門小鎮,用鏡頭和聲像帶您感受當地的發展變化和老百姓心中持有的那份溫暖。
9月,三亞這座熱帶濱海城市依然炎熱。一場大雨過后,三亞亞龍灣玫瑰谷景區鮮花更加嬌艷了。游客們沿著玫瑰谷中的“親民大道”漫步,在講解員的解說下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姓的關心。
玫瑰谷景區坐落于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2013年4月9日,是博后村人記憶猶新的特殊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里視察時,留下那句溫暖億萬農民心窩的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3年過去了,博后村老鄉們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他們努力拼搏,深感不負習總書記的囑托和期望。
“不毛之地”民宿遍地 村民增收蓋起新房
“我們村的土地是鹽堿地,種什么東西都不怎么長的。村民們大多種水稻,一畝水稻年產量也就六七百斤。如果一遇上臺風,風一刮,地一澇,就什么都沒了。”博后村村支書蘇少洪說,以前村民的日子比較苦,能出去打工的都出去了。
玫瑰谷產業園落戶博后村后,承包了村里1985畝地,并把村里的土地經過多次改良,化腐朽為神奇,變成適合玫瑰種植的肥沃土壤。村民們不僅可以收到地租,還可以在那里打工,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博后村村民蘇平蘭就把自家的2畝地租給了玫瑰產業園。在玫瑰谷打工從切花做起,現在轉做銷售,蘇平蘭的月工資很快翻了番,自家土地租金從每畝2500元漲到了3300元。她說,“老茅屋換成了新房,日子真是小康了。”
因為玫瑰谷景區的帶動,博后村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好,游客越來越多。之前在廣州務工的博后村村民譚中仙義無反顧回到家鄉,看準商機,和另外兩戶村民一起開了一家民宿。“現在是淡季,每日房價是150多元,到旺季最高可能漲到800元。現在11月的房間都已經訂了70%了。”現在,村里民宿多達14家。
不少周邊村的村民也來到玫瑰谷就業。包花工人李玉梅,她更令人熟知的名字是“斗笠大姐”。就是她曾經把自己頭上的竹笠戴到習近平總書記頭上。“您頭上的斗笠是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戴過那頂嗎?”李玉梅憨厚地露出微笑,“習近平總書記戴過的在家里掛著呢!”李玉梅說,還清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那親切的笑容。她想對習近平總書記說,自己的工資從每月1800多元已經漲到每月近3000元,和丈夫一起每年收入有7萬多元。
種植大戶擴大生產 帶領村民一起奔小康
大茅村村支書高政才是村里的玫瑰花種植大戶。習總書記也曾與他親切交談。“我對習近平總書記當時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高政才說, “當時,我和總書記說,養玫瑰要像養女兒一樣,精心呵護。種花難,但賺錢多。總書記聽了很開心啊!”
高政才自信滿滿地說,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我們,希望我們老百姓富起來,鼓勵我們,我覺得我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我一直在努力。
2009年,高政才承包了村里10畝地種玫瑰花。2010年,就有16萬元的收益。“手上從來沒有過這么多錢。現在和弟弟妹妹一起,種了37畝玫瑰花”。高政才說,因為種植玫瑰花不僅蓋上3層樓的新房,還先后買了皮卡和小車。
大茅村很多村民都在高政才的帶動下,種起了玫瑰花。村民羅亞燦2010年開始種,從年收入4000元,到年收入20萬元。 “總書記的話給我們很多鼓舞,我覺得要帶動村民一起富起來。最近又有16戶村民想種玫瑰花,我會把種植技術傳授給他們”。
企業發展助力打造產業小鎮 村民在家實現就業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玫瑰谷期間,蘭德國際玫瑰谷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全程陪同介紹園區相關情況。楊瑩說:“我對習近平總書記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土地特別有感情。”
“那天和習近平總書記一同乘坐電瓶車,他問道,‘這都是鹽堿地吧,怎么種玫瑰花?’我當時吃驚,總書記沒有下車,居然能一眼就看出土地是堿性地。”楊瑩回憶,“那天在緋扇(玫瑰的品種)園里剛施過水,有些泥濘,但總書記直接下地跟我們的技術工人學習‘抹芽’”。
在與習近平總書記的交談中,她感受到總書記對農民如何增收最是關心。楊瑩說,他指導我們企業,“一定要做成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要把花的產品做出來,農旅項目要集合在一起”,“土地增值、農民增收需要把企業做好,企業做大做強,才能把農民帶好”。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發展思路,楊瑩帶領員工不斷探索,利用4年時間把玫瑰谷這個粗獷的純農業項目逐步轉型為一個精細的農旅項目。4年中,玫瑰谷的員工從100人增加到500人,產品增加128個,其中新增食品就多達16種。
近日,玫瑰產業小鎮、美麗鄉村和田園綜合體規劃已經通過。這里,將建起做高端民宿、醫美康養項目、再就業學校等。“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在家就可以做玫瑰餅、手工藝品等,沒有勞動能力就把房子租給我們,可以收租。”楊瑩說,“我們會把一些產品加工廠搬回來,做成‘前店后廠’的模式。這些廠回來后,又將解決幾千人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