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圖片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推薦圖片
1 / 1

甘肅莊浪良邑:葉綠花正紅 致富意更濃

日期:2017-05-27     點擊:719    評論:0    查看原圖
簡介:












  今年,莊浪縣良邑鄉積極響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號召,立足建設“文化旅游名縣”的基本定位,在全鄉植樹播綠,大力抓建果園,為群眾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走上了產業扶貧之路,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如今的良邑,花紅柳綠,萬畝果園花香撲鼻,千畝牡丹競相綻放,八方游人慕名而來,一條山青水綠、產業富民、旅游扶貧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不斷延伸……
 
  綠色滿山川鄉村展新顏
 
  從莊浪城區驅車一路向東,道路兩邊綠浪翻滾,跳動的生機從內心逶迤而進,思緒也被染綠。這是通往良邑的主干道,兩旁的樹木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栽植的,如今枝葉遮天蔽日。長期以來,良邑鄉堅持以大地增綠、環境增美、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綠隨路建、綠美結合”的原則,緊密結合地域生態環境、民俗傳統和產業特征,對主干道兩側綠化帶缺株斷檔、密度不夠的路段全面補栽補造,形成“有路必有樹、有樹必有蔭”的道路綠化格局。
 
  在提升道路景觀的同時,今年,良邑鄉立足抓早抓實,加大造林綠化力度,著力打造生態屏障工程。鄉上嚴格按照“高標準、嚴質量、保成活”的工作要求,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實施,采取大坑、大水、大膜、大肥、大苗和深栽的“五大一深”標準,確保栽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綠一片的效果。
 
  “以前這個山上都是荒地,長滿雜草,現在都栽上樹了,環境好了,政府還給我們補助款……”何川村的何玉寶樂呵呵地說。造林活動開展以來,何玉寶每天帶領著全村的老少參與義務植樹的活動,和鄉親們一起栽樹覆膜,共同見證荒山變綠的過程。
 
  據了解,良邑鄉今年實施了生態屏障、道路景觀、美麗鄉村“三項重點”工程,集中20天,義務調集勞力1.5萬多人(次),完成生態造林綠化一萬余畝,栽植各類苗木超過百萬株,栽植行道樹38.6公里。一條條綠色走廊正在搭建,一個個天然氧吧正在迅速形成。
 
  小小蘋果樹致富大產業
 
  道路邊的行道樹蒼翠欲滴,地埂下果園里芳香撲鼻,空曠的原野上,整齊的蘋果樹排成一行行,蔚為壯觀。眼下,正值蘋果盛花期,白里透紅的蘋果花開得正艷,果農們忙著在田間疏花、噴藥、澆水。
 
  “年前蘋果樹下面就上了農家肥,營養充足得很,花太密了,必須疏一疏……”為了搶抓農時,李大爺在果園里忙了一早上,連中午飯都顧不上吃,他讓老伴把飯送到地埂,吃完飯好接著繼續干活。他家剛開始種了2畝蘋果,試掛果就得到了不錯的收益,今年,嘗到了種果的甜頭,他把家里的5畝地都種了蘋果樹,雖然去年遭受冰雹襲擊,蘋果價格較低,但還是收入不菲,比種傳統農作物收入強不少。這幾天,他打算在地里拉上防雹網,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李大爺說得信心十足,滿園的果樹在陽光的映襯下,滿枝的花朵隨風搖曳,仿佛掛滿枝頭的紅彤彤“金果”。
 
  蘋果產業帶來的巨大收益,使得果農們對果園的管理越來越精細化,鄉上順勢而為,立足我縣在全國蘋果優勢產區的區位優勢,找準興林與富民的結合點,把蘋果主導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主攻方向,緊抓蘋果產業不放松,擴大果園種植面積,讓生態優化和群眾致富同步推進。今年,鄉上栽植優質紅富士蘋果34萬株,新建蘋果基地8000畝,建辦標準化蘋果園6000畝,新建家庭農場蘋果采摘園2處300畝,全鄉掛果園面積已達4500畝,果園收入占得比例逐年增加。同時,建成早酥梨標準化采摘園示范地1080畝,發展種薯1.02萬畝,在綠化山川的同時,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走出了生態與富民的雙贏之路。
 
  千畝牡丹園 綠色脫貧路
 
  五月千畝油用牡丹花開,吸引游人賞花觀景,美麗風景變身致富產業。
 
  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沿著水楊公路盤山而上,行至山頂,層層梯田上驚現千畝牡丹園,猶如置身人間仙境,牡丹掩映下,一排排新農村依山而建,紅瓦白墻,綠樹環繞,優美的田園風光令人沉醉,這里就是楊李灣村。過去,楊李灣村是全縣有名的貧困村,全村6個社的群眾分散居住在幾道山梁上,貧困發生率為38.4%。針對楊李灣村的現狀,創建了“生態綠化區、產業發展區、休閑旅游區、非遺傳承區、精準扶貧安置區、電子商務商貿區、果園標準化管理示范區”的“路帶結合、七區共建”扶貧工作模式。
 
  以前的撂荒地變成了牡丹園,既美了生態也富了口袋。據了解,油用牡丹是一種新興的油料作物,畝產可達300公斤,籽粒含油率高,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現在,正值花期,千畝牡丹齊綻放,也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產業。
 
  楊鳳喜是個頭腦活泛人,他抓住這一機遇,讓綠色風景變身致富產業,他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承包了幾十畝地種植牡丹,平時雇傭群眾到牡丹園打工,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農閑時他還在自己家里開起了農家樂,準備好了山野菜和農家飯,迎接著城里的客人。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種植業和旅游業的相結合,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從好生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天氣轉暖,牡丹盛開,借著假日時光,相約三五好友,徜徉梯田花海,定是無比愜意之事。
 
  綠色,正在改變良邑的“顏值”,綠色,正在提升良邑群眾的“底氣”,明天的良邑定當碧樹蔥蘢,滿目生機。
 
打賞
更多>推薦圖片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