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到永春縣東平鎮東山村的時候,正值中午,村莊整齊干凈,除了偶爾過往的車輛外,顯得格外的安靜。隨行的鎮民政干部告訴記者,最近天氣不錯,時逢蘆柑收獲季節,村民們都到山上采摘蘆柑去了。
東山村位于永春縣城郊,距離縣城區僅5公里,緊靠縣輕工基地,轄8個自然村,人口3600多。村里擁有耕地面積1300畝,山地面積12000畝,是一個生態優美的小山村。村子經濟以農業為主,是植蘆柑種植大村。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是著名的永春東區農民運動的核心區域之一,保存有永春縣東區農民協會講習所遺址、顏步青烈士故居等革命史跡,是革命老區村。
在村里,記者碰到了幾名自駕游客,他們正在村民的店里品嘗剛剛下山的蘆柑。游客楊先生說,“永春的蘆柑名氣很大,但市面上很多都不是永春的,從網上得知東山村的蘆柑不錯,我們幾個專門從泉州市區跑來買。”
東山村黨支部支委顏德源介紹說,村民們自農村實行耕地、山林承包以來,靠山吃山,僅蘆柑年產量就達10萬擔、產值2000萬元以上。這里的蘆柑因為品質好,現在已經走出國門,遠銷東南亞國家、甚至歐美。“再過一小段時間,村里就熱鬧了,全國各地、東南亞的采購商就要跑來這里收購蘆柑了。”顏德源說,蘆柑作為東山村的農業支柱,村民年人均純收入13400元中,這小小果子功不可沒,占了一半以上。
村民富了,在村里的統一規劃下,1995年起,村民們開始在過村公路兩側蓋起了小洋樓,幾年時間就建成了這條新街。“可以說,這條街就是靠賣蘆柑蓋起來的。”顏德源笑言道。后來村里跨溪建起了休閑文化廣場,記者的鏡頭里村莊規劃整齊,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穿村而流,古厝錯落有致,百年荔枝婆娑矗立,革命史跡掩映其間。整個村子似有“小橋流水人家”之風韻,極具閩南人居特色。東山村先也后獲得泉州百個新村示范村之一、市級生態村、縣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等榮譽。
顏德源告訴記者,借2015年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工作以來,東山村以打造升級版新村示范村為目標,按照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社會和諧民俗美的目標要求,通過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古厝修繕、革命歷史文化開發、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等,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美麗鄉村。
現在已經已完成主題公園、顏氏家訓家風展示館、等創建項目內容,開設了永春縣東區農民協會紀念館(顏步青烈士紀念館),并與廈門禾一美術學校合作設立了閩南特色鄉村寫生基地。
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種養高優林木花草;抓好300畝冬瓜、100畝蔬菜規模化生產;發展蘆柑種植戶開展多樣化的銷售模式,做大規模農業,帶動村民創收。借助縣輕工業基地,擬投資150萬元建設2000平方米的標準產房,引導農民轉移就業。結合中洋溪兩側原始自然生態,輔以小道、小景觀、小趣味項目及健身、休息場所建設,設立了閩南特色鄉村寫真基地和攝影基地,開發農家DIY體驗活動,帶動餐飲、垂釣、休閑的農家旅游發展。依托東區農民協會講習所遺址、顏步青烈士故居等史跡,開展紅色旅游。
站在東區農民協會紀念館門前,顏德源說,東山村的村民正在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前進,日子一天好過一天,當年在這里鬧革命的先烈們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