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圖片瀏覽完畢

重新瀏覽
推薦圖片
3 / 3

青海湟源唱響農牧業經濟循環曲

日期:2016-05-04     點擊:2430    評論:0    查看原圖












“十二五”期間,湟源縣緊緊圍繞建成“全省農區現代農牧業示范縣”的目標,按照“種養結合、農牧互補、循環利用”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農牧業循環經濟發展,形成了以農區農牧業為主、特色種植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輔的農牧互補、種養加工一體化的農牧業循環經濟發展產業鏈。

  經過近幾年堅持不懈的探索,湟源現代農牧業循環經濟發展逐步走上快車道,全縣農產品總量、農牧業總產值和農牧業綜合效益實現了大幅提升。截至“十二五”末,農牧業總產值達7.99億,實現增幅之最,農牧業總產值已占到農業總產值一半以上,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已成為湟源最具潛力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后勁十足。

  千方百計引龍頭

  加快培育農牧產業集群

  堅持上產業先上龍頭企業,采取政府配套基礎設施、貸款貼息、優化服務環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引龍頭,盡心竭力育發展,經過近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

  現代農牧業循環經濟發展有了強大引擎

  湟源縣先后成功引進和培育了天朗農牧、圣源牧場等23個規模大、實力強、輻射廣的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6個,市級龍頭企業19個,年銷售收入平均達1500萬元以上,成功培育了農牧企業集群。同時,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9萬戶以上,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

  新運作模式讓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初具規模

  在龍頭企業發展上,湟源積極探索訂單養殖和公司化運作模式,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飼草訂單生產模式,農戶按合同要求向企業提供優質鮮草、干草及草種,企業鮮草按320元/噸、干草按1200元/噸—1500元/噸、草種按2400元/噸—2500元/噸的價格收購,保證了企業收購的飼草、草種數量和質量以及農戶的利益,避免了市場風險。2015年,共發展種植訂單戶280戶,訂單面積20萬畝,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

  狠抓飼草建設

  注重發展種養結合優勢產業

  近年來,湟源縣把發展草業作為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轉變傳統農牧業生產觀念和方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來抓,堅持立草為業不動搖、狠抓飼草建設不松懈,從加強宣傳教育、用好用活政策、創新工作機制、狠抓目標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措施一:加強草場保護積極推進土地流轉

  通過發展訂單種草,湟源草業建設得到了突破性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質的飛躍,草業已成為湟源縣發展現代農牧業的一大支柱性資源產業。

  措施二:項目實施大幅提升飼草生產力

  2015年,實施“授信池”貸款項目和國家級糧改飼發展試點、草牧業試點項目,流轉土地20萬畝以上,草業訂單10.5萬畝,年產鮮草68萬噸,特色種植作物比重87.5%;投入1250萬元,建成青貯窖6500立方米、貯草棚8000立方米,草畜轉化60萬個羊單位。

  措施三:科技助力草業建設走上新路子

  為推動全縣草業建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湟源著重在加大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走“農戶+基地+專業合作社+公司+科技支撐”五位一體的路子。目前,建成恩澤5萬噸復混肥和3萬噸秸稈生物有機肥加工生產線等農業加工項目,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利稅367萬元,轉移農村勞動力2300人,帶動農戶1.9萬戶,農戶從事產業化戶均增收4800元,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24%,為實現種養殖業現代化、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緊抓轉變生產方式主線

  促進產業鏈條延伸

  湟源縣緊緊抓住轉變生產方式這條主線,加快全市唯一省級現代化農牧業示范園區建設,全面推進規模養殖場(戶)標準化建設,引導農戶積極發展以標準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的養殖場,實現了生產方式與養殖環境的轉變和改善,培育了一批上檔次、顯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基地,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養殖,為進一步擴大規模養殖增強了后勁。

  舉措一:用科學規劃指導養殖場建設

  堅持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型,由鄉、村統一規劃用地,引導農民按照“人農分離、獨立建圈、健康飼養”的原則,采取村助戶養、個人投資、合資合作、技術合作等形式,不斷發展壯大基地規模,用工業的理念抓農牧業發展,實施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生產。

  舉措二:用優惠政策扶持基地建設

  堅持把發展農牧業循環經濟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從資金扶持、環境優化入手,加大養殖基地建設力度,統籌制定現代農牧業發展規劃,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搭建支持農牧產業發展的融資平臺,構建從生產發展、利益調節、風險防范各個環節運行的新機制。

  尤其是加大地方財政對農牧業發展的直接投入力度,創新投入方式,整合相關項目資金支持現代農牧業大發展,統籌用好國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現代農業生產、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資金,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財政性資金使用績效,為推進現代農牧業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舉措三:以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建設

  各大基地依托龍頭企業,形成了以草業建設—綠色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市場銷售—有機肥加工為一體的現代農牧業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同時,各養殖基地積極探索“農禽養殖—糞便—沼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循環模式,通過在規模養殖場(戶)大力實施“沼氣工程”,使大量農禽糞便得到無害化處理,既生成了新的能源和資源,又減少了污染,凈化了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也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供了肥源。

  農牧業綜合效益提高規模養殖后勁增強

  到“十二五”末,全縣規模化畜禽養殖基地85家、家庭生態牧場80家,其中省級規模化養殖場75家,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2家。通過獎補資金、配套資金和自籌資金的整合利用,農牧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使農牧業綜合效益逐年提高。

  提升組織化程度

  促進農牧業發展方式轉變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和突破性發展,湟源農牧業內部結構實現了大轉變。

  從粗放低效向集約高效轉變的明顯趨勢

  目前,牛、羊、豬的規模化養殖程度分別達到了30%、36%、65%,建成各類養殖場85個,家庭生態牧場80家,初步形成了有生產、有儲藏加工、有銷售的產業體系。

  農牧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得到前所未有提高

  按照自愿組合、適度集中、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湟源縣大力扶持組織成立農民合作社。截至目前,全縣農牧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數量已達到287家,種植飼草面積20萬畝,畜禽存欄56.78萬頭只,為推進現代農牧業循環經濟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農牧民群眾參加專業合作組織的積極性日益高漲。

打賞
更多>推薦圖片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