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貧瘠的甘肅,糧食生產再次突破歷史,實現“十一連豐”。記者12月17日從甘肅省農牧廳獲悉,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158.7萬噸,再創新高。由此,甘肅省糧食總產也實現了連續11年保持在800萬噸以上的較高水平,連續4年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為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富民興隴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甘肅省糧食再獲豐收,是在“十年豐”的基礎上高點爬坡,殊為不易。據統計部門發布公告,今年甘肅省糧食面積4263.75萬畝,比上年減少24.3萬畝。各地不僅克服面積減少、生產成本增加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而且直面各種自然災害的挑戰,使糧食生產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數據顯示,今年甘肅省糧食單產271.75公斤,比上年增加6.16公斤;總產1158.7萬噸,比上年增加19.8萬噸。
甘肅省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豐”,關鍵得益于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持續加力。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今年省委1號文件對糧食生產作了安排部署,省政府專門印發了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方案。中央安排的農業“四補貼”力度也不斷加大。2014年,中央下達甘肅省“四補貼”資金36億元。一系列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科技人員科技興糧、農民群眾務農抓糧的積極性。
總體較好的氣候條件,也有利于今年甘肅省糧食作物的生長。今年在甘肅省冬春小麥的關鍵生長期,降水較多,土壤墑情適宜,無大的氣象災害,保證了夏糧豐收。秋糧生產中,玉米、馬鈴薯等大秋作物生長前期光溫水匹配較好,降水及時。
天幫忙,還得人努力。針對甘肅干旱多災、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的特征,全省上下不斷深化對省情的認識,堅持壓夏擴秋、壓劣擴優,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大力發展馬鈴薯、玉米等高產穩產大秋作物。全省夏秋作物比例由2004年的46:54調整為2014年的32:68。夏糧面積由2004年的1734萬畝減少到2014年的1364萬畝;秋糧面積由2067萬畝增加到2900萬畝。
與此同時,甘肅省加大了科技增糧的支撐力度。甘肅省選用優良品種,注重集成技術創新,大力推廣小麥全膜覆土穴播技術、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馬鈴薯脫毒種薯全覆蓋。充分挖掘的科技增產潛力,為糧食穩定增產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