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1500斤,一點問題沒有”“我剛賣完,一畝打了1790斤”……進入農閑的東港農村,聚在一起的農民兄弟說得最多的就是今年糧食大豐收。
東港市今年糧食產量實現歷史性突破,預計達到56萬噸,創新中國成立65年來的最高紀錄,同比增長11.5%。
東港是我省重要的水稻產區,種植面積達80萬畝,畝產基本在1000斤左右。今年,東港市遭遇罕見旱情,但糧食卻實現了歷史性大豐收,水稻平均畝產超1100斤,國家農業部確定的15個萬畝水稻高產創建核心區畝產突破1500斤,個別地塊達1800斤。
近年來,東港市注重農業科技的創新應用,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每年用于農業的科技投入都在4000萬元以上。同時,東港市重點在良種繁育、科技推廣與服務等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將科技要素融入糧食生產的各環節、全過程,推進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
今年,東港市建設了15個國家級糧油高產創建核心片區,總面積16萬畝,通過推行工廠化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等多項高產技術,實現了水稻生產的生育規模化、診斷指標化和技術規范化,成為東港市糧食生產高產高效的樣板,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以土地確權試點和糧油高產創建為牽動,東港市積極鼓勵引導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為先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便利和條件,這也成為東港市糧食豐收的另一重要因素。截至目前,東港市耕地流轉面積已達到22.3萬畝,土地流轉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達117戶、1000畝以上的達34戶。
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糧食豐收的重要保障。東港市充分利用國家一系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新型實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農機近兩萬臺,水稻生產耕種收主要環節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6%,在全省名列前茅。
此外,較為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也為東港市糧食豐收幫了大忙。近5年來,東港市先后投資12.9億元,初步建成防洪、防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局面。
糧食大豐收,農民收入增。據東港市北井子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許維家介紹,今年每畝收入能達到一千二三百元,農戶收入能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