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隴西縣黑家岔:凝心聚力闖富路

   日期:2018-11-0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454    評論:0    
   黑家岔是隴西縣通安驛鎮的一個貧困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全村5個社316戶超過四成人家都戴著“窮帽子”。為了摘掉這頂“帽子”,各家各戶各使各的招、各走各的道,但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有力使不到地方。

  近年來,隨著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深入實施,當地黨組織帶領黨員干部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得黑家岔一年一個變化,建檔立卡貧困戶從2013年的139戶下降到現在的54戶。村民們說,要想富,還是要跟著黨支部。

  從“獨自干”到“一起干”

  一個多月前,祖祖輩輩從來沒有種過蘑菇的黑家岔種出了香菇。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由福州市邊江縣幫助建設的10座“陽光房”,產出的蘑菇最好的一天能賣到500元,如果后期管理得當,一個“陽光房”今年就能贏利6000多元。

  第一次學著種蘑菇的村民張志祥,以為種香菇很簡單,等自己干了以后才知道里面大有學問,一袋菌棒從上架到出菇要過四五遍手,其中脫袋、注水、采摘等幾個關鍵環節和平時溫濕度調節容不得絲毫馬虎。隨著自己承包的“陽光房”出菇見了效益,他的內心充滿了干勁,對今后的脫貧致富路怎么走也更有信心。他說:“好日子是干出來的,但以前我感覺自己是一個人干,對‘怎么干’心里始終沒有底,只能跟著感覺走、下死力氣,干好干壞只有自己知道。現在不一樣了,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有社會各界的幫扶,大家都在幫每家每戶出主意、想辦法。老話說‘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大家一起干肯定要強過自己一個人干,總能找到一條適合各家各戶的脫貧致富路。”

  有這種想法的,不止張志祥一個人。

  近年來,隨著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深入實施,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幫扶下,黑家岔村黨支部帶領廣大群眾圍繞制約發展的路、房、水、電問題和產業培育問題一起使勁,讓村民們再次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先后硬化村社道路29.96公里,砂化道路10公里;完成了全村農網改造,使5個社實現了動力電全覆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7戶、危房改造62戶;自來水入戶285戶,自然社自來水全覆蓋,入戶率為90.01%,其中貧困戶自來水入戶率為96.52%。在富民產業培育方面,45戶種植中藥材90畝,馬鈴薯原原種種植20戶40畝。今年,村里又“因戶施策”為28戶村民引進基礎母牛46頭,為10戶村民引進基礎母羊110只,為13戶村民引進肉驢19頭,推動全村養殖業發展。同時,村里也沒忘了發展能力弱的群體,將20戶53名發展能力弱的村民和15戶17名無勞動能力者列入了一、二類低保政策等政策保障范圍;將4戶發展能力弱的村民推薦為林業局生態護林員,每戶每年收入7000元;為6名發展能力弱的村民提供貧困村公益性崗位6個,每年收入達6000元。

  貧困戶馬軍,就是感受到“集體力量”的村民之一。他說:“以前各家各戶都是各干各的,連個幫襯的人都沒有。現在不一樣了,干不好大家一起幫。今年我家到戶扶貧補貼資金就有1.2萬元,引進了2頭基礎母牛,到現在賣了1頭牛犢、10只羊,收入了1.5萬元,日子一下子好過了。”

  從“放任發展”到“規劃發展”

  村民們的感受在改變,黑家岔村黨支部一班人發展的思路也在改變。

  以前,村黨支部看到黑家岔“村窮民弱地撂荒”的現狀,急在心里,但又無力改變,只能放任發展。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深入實施和農村“三變”改革的推進,村黨支部一班人積極作為,根據村情提出了“黨建引領、村企聯合、農戶參與、合股聯營”的發展思路,探索黑家岔脫貧致富的道路。2013年,村黨支部引進了一家“印象核桃”的農業企業,委托專業機構編制了黑家岔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鄉村綜合發展規劃,支持企業承包荒山、流轉土地帶動黑家岔發展。同時,結合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改革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改革,在對全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所有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做到“五權同確夯基礎”的前提下,探索企業、村民、村集體等各方共同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在這一過程中,村黨支部牽頭組建了村黨支部引領、村集體所有的興村富民專業合作社,在鼓勵吸納13名黨員先行示范入社的基礎上,帶動當地126戶群眾進入合作社,126戶群眾又帶著3123畝耕地通過流轉折股量化進入“印象核桃”公司合股聯營,推動黑家岔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截至目前,“印象核桃”公司在黑家岔已先后建成荒山生態林1200畝,流轉荒地栽植經濟林3123畝,建立農業休閑體驗采摘園10座5畝,將包括村莊在內的黑家岔整體區域納入規劃,打造“田園綜合體生態扶貧工廠”。隨著發展,黑家岔也實現了五個轉變——荒山轉青山、荒地轉基地、農民轉職工、村莊轉景區、農房轉旅社。

  對于這種變化,村黨支部書記劉斌說:“以前,村里也想帶著群眾脫貧致富,但總是覺得無處下手。現在,我們找到了抓手。有了抓手,我們黨員干部還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才能挺起腰桿子對群眾說‘我們一起干’。”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