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貴州:層層姬松茸 步步致富路

   日期:2018-09-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489    評論:0    

  待采的姬松茸整齊排列,層層疊疊十分可愛。近日,筆者來到晴隆縣蓮城街道菜籽社區食用菌產業基地里,喜人的景象映入眼簾。

  近年來,該縣菜籽社區黨支部采取“黨支部 公司 貧困戶”模式,走出了一條決戰脫貧攻堅之路。

  靠山吃山 破解發展“瓶頸”

  菜籽社區為晴隆縣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年之前,該社區主要以傳統低效益作物種植為主,是出了名的窮山村,年輕力壯的人都選擇外出務工。

  “勞動力是有的,可都跑外面打工去了,賺不了幾個錢,光棍倒是不少,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可不行,當了這么多年的村支書,不能改變現狀,我愧疚啊。”菜籽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枝凱如是說。

  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就得發展產業。可是對既沒有土地資源優勢,也沒有交通區位優勢的菜籽社區來說何其艱難。

  2016年8月,蓮城街道邀請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到菜籽社區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村民們被這種投資少、見效快的種植項目吸引了。

  “平時見到集市上有賣,不陌生,還比一般的蔬菜貴,我家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買點來吃。要是我們自己種,那不是想吃隨時都可以了。”貧困戶易洪仁高興地說著。

  “對對對,我們以前種地只夠養頭年豬,種的蔬菜背到集市上去,也賣不到幾個錢。”村民們紛紛附和。

  李枝凱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發展食用菌,不污染環境,還能解決老百姓富余勞動力,讓老百姓在自家門口掙錢,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種植姬松茸!”經過多方調研考證,菜籽社區黨支部和老百姓達成一致。但是資金不足、技術不成熟、沒有設備成了村兩委的一大難題。

  困難面前不退縮。社區“兩委”班子自籌資金3000余元,第一書記常國強多方協調資金10萬元,解決大棚相關設備問題,食用菌的“首試”工程正式運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食用菌收獲5000余斤。一邊,村兩委將這批食用菌分發給當地貧困戶拿到市場上去銷售;一邊,裝箱運至貴陽,在中煙貴陽公司的幫助下,食用菌銷售一空。

  群策群力 拓寬銷售“渠道”

  嘗到經濟“甜頭”后,貧困戶紛紛要求參與到食用菌的栽培隊伍中。

  但當下的規模,根本滿足不了貧困戶的要求。“擴大規模,讓所有的貧困戶都參與進來。”村兩委一致商定。

  費盡周折與艱辛,爭取獲得縣級12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幾個月的努力,34個食用菌大棚建成,基地建起來了,附近的老百姓陸續加入到種植中。

  “長勢喜人,產量上來了,可是這么多的姬松茸怎么賣出去?”貧困戶劉慶忠擔心地說。

  真正找到暢銷的渠道才是長久之計。姬松茸的保質期短,大山深處的菜籽社區交通又不方便,如何將種出來的食用菌賣出去變成錢,讓老百姓相信這是一個可以讓他們獲益的項目,這是村兩委的心頭事。

  “有一陣子,可以說茶不思飯不想,為了給姬松茸找銷路,整個社區班子成員走破了腳板、磨破了嘴皮。”李枝凱說。

  經過實地考察學習,終于引進福建好芝林菌業有限公司,他們愿意全部收購并將加工廠建在種植基地附近。

  這下,老百姓不愁種出來的食用菌無銷路,所有問題得到解決,農戶更有信心了。

  按照約定的分紅方式,第一年按5%、第二年按6%、第三年按7%進行分紅,60戶貧困戶每年可分紅1000元以上,參與務工每天可得80元。如此一來,貧困戶的收入逐漸增加。

  “一年下來,我們貧困戶就可以得到1000多元的分紅,平常閑下來的時候,再去干幾天工,又可以得到幾百塊錢,國家的政策就是好,要感謝黨和國家!”團坡組的易茹月說道。

  自種自銷 鼓起群眾“腰包”

  群眾增收才是致富根本。怎樣才能盡可能鼓足老百姓的“腰包”,是菜籽社區駐村干部、村兩委的一塊心病。

  “外出參觀學習,我去過多次,要真正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就得讓他們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從中得到實惠。”李枝凱如是說。

  經過多次商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菜籽社區黨支部提出:將所有大棚承包給農戶,按照“黨支部 公司 貧困戶”的模式,銷售收入的50%分給參與生產、管理的貧困戶;45%作為公司生產成本;5%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按照每平方年產約20斤,每斤約4元來計算,50%分紅給貧困戶,每戶可實現增收近3萬元。

  在自家門口創業,老百姓積極性更高了,干活更有勁了。

  “以前,總感覺自己的勞動沒得價值,工錢太少。如今,我家承包了一個大棚,全家人都在里面做,感覺這是自家的產業,我一定要做好,年底有3萬多元的收入呢!”正在給姬松茸填土的易輝全念起了他家的致富經。

  “原來在這里干,每天能得到80塊錢的務工費,現在能得到100塊錢以上。與其他人‘換工’,你幫我、我幫你,還有很多樂趣呢!”貧困戶羅興敏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目前,大棚外包的方式得到群眾認可并逐漸推廣。

  談到下一步打算,李枝凱說:“要發動更多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讓他們參與進來,自主管理,切實讓他們看到效益、掙到錢,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