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電商扶貧 大棚蔬菜撐起貧困戶的一片天

   日期:2018-05-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88    評論:0    

  安徽靈璧縣地利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2015年11月,專業從事黃瓜、西紅柿、豆角等反季有機蔬菜種植。從2015年開始,公司法人任阿滿逐步擴大生產規模,引進先進的生產管理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條專業化、規?;氖卟水a業發展之路。

  種植大棚蔬菜帶動的生態種養循環,不僅讓靈璧縣大廟鄉計生戶任阿滿每年盈利500多萬元,還解決了周邊200多名村民就業,帶動了全鄉123戶貧困戶產業脫貧。走進大廟鄉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大棚內蔬菜長勢喜人!任阿滿說:“這每畝大棚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確保規模效益

  2016年,33歲的任阿滿回鄉創業,建起了占地260畝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在政府扶持下,他堅定了種植大棚蔬菜致富幫困的信心。公司確立了“規模化栽培、科學化管理、社會化生產、市場化運營”的發展思路,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流轉土地280余畝,2016年投資400余萬元建設了第六代冬暖式日光溫室大棚12座,當年實現銷售收入1785萬元。2017年投資360余萬元建設第三代越冬大型拱棚6座,2017年冬至2018年度蔬菜產量預計可達300萬斤,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市場主體+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 帶動農民增收

  看到生態循環種植的潛力后,大廟鄉20多戶貧困戶每戶50000元的扶貧貼息貸款資金入股基地,每年分紅不低于入股資金的10%。2016年貧困戶入股分紅7萬多元,全鄉受益農戶達189戶,優先安排解決了38戶貧困戶就業,每月工資不少于2500元,且每天提供免費午飯。

  馬莊村貧困戶王蘭華丈夫中風后,不能下地干活,一家幾口的衣食住行僅靠幾畝小麥和玉米支撐,日子十分艱難,在村委會協調下,王蘭華來到基地上班。當拿到第一個月2500元工資時,王蘭華嚇了一跳:“錢多、活輕松、離家近,從沒想到這樣的好工作會落到自己頭上。”工作兩年多,王蘭華不僅讓一家人吃飽穿暖,還用積蓄和借來的幾萬元錢,建起了新房子。

  學技術+拿工資 享優惠政策

  為提高黃瓜、西紅柿、豆角等蔬菜產品質量,實現產品升級,打響品牌,公司充分借助大廟鄉政府與壽光市三元朱村建立對接幫扶的機制,進行學習考察,引進優質品種,聘請蔬菜種植專家為常年技術顧問,引入標準化生產概念,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生產要求,實施無公害蔬菜生產程序,從基地選址、品種選擇、栽培技術、配方施肥、農藥食用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2017年,“地利”蔬菜順利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成功打入省內外市場,并與大型超市、酒店簽訂訂單,定點配送,拓寬了銷售渠道。

  針對貧困戶缺乏技術的現狀,任阿滿提出:通過“臨時工+免費培訓+技術考試+合格轉正”的方式,讓貧困戶邊干邊學,在有錢可拿的同時還能學到技術。為切實解決貧困戶生活之憂,2017年6月,地利生態公司推出了專門面向貧困戶的“優惠政策”:凡貧困戶員工子女考取中專以上學校的,企業分別給予500元或1000元的獎勵金;企業為生大病住院貧困戶員工提供醫療再次報銷幫扶,個人承擔部分企業給予報銷30%等幫扶政策。

  打造綠色品牌 結合電商渠道 拓寬銷售市場

  2017年10月,公司與靈璧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展合作,服務中心為公司定制網絡營銷方案,通過開通1688網店、淘寶店鋪、淘實惠等電商平臺,將現有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開展“直播+農業+電商”新模式,以“走進菜園子”系列專題進行直播,引導網友了解生態農產品并產生購買。

  談到下一步規劃,任阿滿說到兩個大方向:一是擴大種植基地規模,與靈璧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進行深入合作,結合電商渠道,將加工后的果蔬銷往全國各地。二是農業觀光地的建立籌劃,將土地資源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提高種植基地的觀賞性,增加農民收入。任阿滿表示基地產業最根本的就是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脫貧,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參與種植,走上致富路。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