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阿克蘇牛老板:摘掉窮帽子 走上致富路

   日期:2018-04-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303    評論:0    

  一個“養牛漢”,在黨的好政策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成為遠近皆知的“牛”老板。說起阿克蘇地區烏什縣阿克托海鄉吉格代力克村的薩拉木 · 瓦依提和他的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村民都說“牛”。

  一排排紅磚壘砌,彩塑板蓋頂的“牛賓館”坐落在吉格代力克村邊,342頭牛在干凈寬敞的牛圈中曬著太陽。4月17日一早,村民圖爾蓀 · 毛里尼亞孜就用飼草加工機,為牛兒喂食。

  這座占地5000平米,烏什縣規模最大的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吸納全村87戶村民加入其中,包括圖爾蓀在內的7名貧困戶,還成為合作社工人,每年除了享受5000元的合作社分紅,他們還通過自己的勞動,每月有近3000元穩定收入。

  乘著政策“東風” 帶頭示范共致富

  “牛”老板薩拉木養牛已有十余年,在傳統牲畜養殖方面,他早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寶典”。通過經驗積累和討教學習,養牛專業戶的他技術已十分成熟。

  “先富帶動后富”是薩拉木的真實想法。2016年1月,薩拉木吸納周邊村組牛羊養殖大戶5戶32人,自發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并雇傭村中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通過向周圍農民傳授養牛技術,收購貧困戶玉米秸稈等方式,逐步帶動身邊貧困戶發展牲畜養殖。

  “我成立合作社,享受到了黨的好政策。”薩拉木說,他養一頭牛,政府便為他補貼800余元,他還享受到了國家項目補貼,合作社的創立,才會這樣順利。

  作為成立合作社的帶頭人,薩拉木并不止步于現狀。圈舍建設、合作社運行、肉牛育肥養殖、市場營銷……每一個環節,他都要進行深入學習,潛心鉆研。

  “規范養殖流程,堅持精料喂養”是合作社始終秉承的理念。

  “我們的牛吃的都是‘營養餐’。”薩拉木介紹,青貯飼料、玉米、油渣、番茄渣、蘋果渣是他廠里褐牛的“餐食”。采用有機草料喂養,肉牛品質更高,每頭可產肉400-500公斤。

  “現在我的一頭牛售價為13000-14000元,因為當地養牛人少,我的牛品質好,所以銷路不成問題……”薩拉木樂呵呵地說著。

  “兩免一補”防風險 第一書記幫“謀劃”

  2017年,自治區環保廳“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正式進駐阿克托海鄉吉格代力克村,剛來不久,第一書記孫建新就了解到“牛”老板的實際困難。

  “薩拉木一直想擴大養殖規模,卻因前期基礎建設投入大,無力解決圈舍擴建、草料采購等困難。”孫建新說。

  得知這一情況,孫建新與工作隊立即行動,幫助薩拉木解決協調自治區科技廳的科學養殖等項目資金100萬元,為合作社擴建了1500平米的圈舍。同時,以該項目資金入股的方式,帶動87戶230貧困人口參與到合作社來,每年每名貧困戶可分紅360元。

  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效益越來越好,怎么讓“村龍頭企業”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呢?孫建新為村內貧困戶“謀劃”著。

  為解決貧困戶增收難度大的困難,“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和阿克托海鄉黨委、政府率先在全縣采取利用貧困戶“兩免一補”小額信貸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動員村內29戶脫貧難度大、勞動力少的貧困戶,到信用社戶均貸款5萬元。

  “通過信貸入股分紅的方式,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既能解決合作社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又減少了貧困戶還貸風險。”孫建新說。

  現在,參與入股合作社的29戶貧困戶每年都可拿到5000元分紅“禮包”,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為29為貧困戶發放分紅款15萬元。

  “今年我就有信心‘摘帽’”

  2017年底,圖爾蓀也通過“兩免一補”小額信貸方式入股合作社,當年年底,就拿到了5000元的合作社分紅。

  圖爾蓀是吉格代力克村的貧困戶,和父母、妹妹一同生活,家中僅有的9畝地,成為家中4口人的唯一經濟來源。

  “去年靠種麥子和核桃,一家人才有了1萬元的收入。”圖爾蓀說,他也出去打過零工,可除去吃住的花費,最終還是“兩手空空”。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