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入冬,黔南村民大多呆在家里避寒,但今年冬天村民們卻成群聚集在都勻、貴定等貴廣高速鐵路沿線開園種茶。
都勻市高寨水庫茶場場長歐陽友忠說,以往茶葉大多在省、州周圍銷售,市場小,價格低。如今貴廣高鐵下月就要開通,茶農可用低成本的運輸將茶葉銷到廣西、廣州等地,黔南茶農迎來了發展春天。
黔南州的都勻毛尖和貴定云霧茶馳名中外,名氣大,市場小,長期制約了茶產業的發展。州委、州政府瞄準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區的消費市場,決定讓黔南茶搭上快速列車。
今年2月,黔南州人大通過了《黔南州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對制定茶產業發展規劃、實行茶葉質量可追溯制度、都勻毛尖品牌和貴定云霧茶的地方品種保護、茶葉生產加工等提供了保障。
州委書記龍長春提出,要用好用足“都勻毛尖”這一優勢品牌,要舉全州之力打造和保護“都勻毛尖”品牌,讓黔南茶搭上快速列車,在品質、產量、銷售等方面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十大名茶”。
抓住廣州對口幫扶黔南的機遇,黔南州以現有38個茶產業龍頭為依托,鼓勵國家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帶職帶薪發展茶產業,將鐵路沿線茶葉種植區域從傳統的荒山荒坡向旱田熟土轉變、種植形式從布局分散向集中連片轉變、發展方式從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積極擴大“都勻毛尖”的市場占有率。該州計劃在當前全州共有茶園97萬畝、投產茶園38.53萬畝、茶葉年產量1萬噸、產值14.86億元的基礎上加大茶園建設力度。州級財政及重點縣市每年安排1000萬元、其他縣市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茶產業發展基金,在2013至2016年間整合項目資金總額10億元用于扶持茶產業發展,年均整合2.5億元,以都勻、貴定、惠水為“主體”,甕安、平塘為“兩翼”,著力打造5個20萬畝以上的茶產業重點縣,到2016年,全州茶葉種植面積從2012年75萬畝增至200萬畝。
貴定縣還制定了《全縣2008-2020年茶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末云霧茶園面積達25萬畝,畝產值達5000元以上,年總產值達10億元以上。
針對沿海及兩廣一帶愛喝紅茶的習慣,去年以來,都勻市集中引來20多家廣東茶企業到都勻考察,他們通過夏秋茶的制作,使都勻每畝茶的產值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2000多元,“貴臺紅”產品已經進入了臺灣市場。
都勻市茶葉辦公室工作人員劉衡告訴記者,高鐵通車之后,都勻不僅僅是賣茶,更是針對高鐵的高端旅游團,將都勻的茶產業和生態游結合起來,與旅行社聯合開發了茶山生態旅游線路,推出“茶山一日游”活動,游客可進入茶山,參與采茶、泡茶、品茶全過程,吸引省內外的眾多游客。
今年,黔南州政府還與盤江集團簽訂了茶葉集團組建戰略框架協議,黔南州貴天下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組建,注冊資本1.34億元。全年共引進規模茶葉企業16家,引進投資5.32億元。初步統計,該州茶葉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目前有400余家,茶葉加工廠134座,茶業資產總額3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38家,茶葉從業人員30萬人。
為對接高鐵開通,都勻螺絲殼“百里毛尖長廊”茶區今年4月試行茶區茶山體驗旅游活動,沒想到來自北京、廣州等地就有上萬游客來到螺絲殼,僅組團上百人的旅游團就有近30批次,合作社每天聘請30個炒茶師都還忙不過來,當地毛尖春茶價格由過去每公斤3000元增加到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