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國緣何動用“大豆”棋子對美貿易反制

   日期:2018-04-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2    評論:0    

  近日,中國財政部宣布對美國大豆“出手”,擬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采取加征關稅措施,稅率為25%。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中國發布2018年財政重點強農惠農政策,提出將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實施玉米及大豆生產者補貼,要求大豆補貼標準要高于玉米。

  一方面提升美國大豆關稅,一方面鼓勵國內大豆生產,這顯示,在中美這場貿易博弈中,對于“大豆”這顆棋子,中國是動真格的了。

  為什么是大豆?近年來,中國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且占比不斷上升。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2010年至2017年,中國自美國大豆進口量從2359.7萬噸增至3285.6萬噸,增幅39.2%。2017年,中國進口的美國大豆占美大豆出口總量的57%,超過其他國家進口美國大豆的總和。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旦中國對美國大豆出手,必將觸及美國豆農利益,在豆農的壓力下美國政府或將考慮放棄針對中國的貿易抵制手段。

  從中國國內來看,目前,中國大豆市場需求85%以上依賴于國際市場供給。2014年,中國啟動了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即國家制定能夠保障農民獲得一定收益的目標價格。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中國一直都在采取措施支持國內大豆生產,但近幾年的目標價格政策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2017年,中國宣布取消大豆目標價格,轉而采取與玉米政策相同的市場化收購加生產者補貼的措施。

  李國祥表示,玉米采取補貼政策之后價格有所回升,市場效果良好,同樣的,對大豆采取生產者補貼也是為了轉變方式調動積極性,提高大豆效益,擴大種植面積、增加優良品種,從而發展國內大豆產業,提高大豆自給能力,提升大豆產業安全保障水平。

  孔祥智表示,實施生產者補貼是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改變補貼方式會使中國大豆生產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

  然而,中國大豆生產率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來自進口大豆的擠壓使中國大豆產業陷入惡性循環,難以實現自我振興。

  “進口量過大沖擊中國大豆產業,打擊了國內豆農的生產積極性,這是國內大豆產業一直衰弱的重要原因。”李國祥表示,一旦中國對美國增加關稅,雖然短期來看會使大豆價格有所上漲,但從長期看有利于國內大豆產業發展,提高大豆自給率,增強國家糧食安全。

  孔祥智表示,發展國內大豆產業,除了補貼政策,關鍵在于提升技術水平,當前中國大豆的單產為300多公斤,而美國達到500多公斤,縮小差距的關鍵是發展技術。

  對于有外界擔憂,中國加征關稅的行為或使大豆供應不足。李國祥表示,“需求”和“需要”是兩個概念,以前由于美國大豆價格低廉,所以進口量巨大,一旦價格上升,就不會有這么大的需求量,“在當前的科技水平下,大豆供給能夠滿足需要,除了美國,中國還可以向巴西、阿根廷等國家進口大豆,或者向價格稍高一些的中東、中亞、俄羅斯進口。”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