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碩士當“農民”種蘑菇 帶領鄉親共走脫貧致富路

   日期:2018-04-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4    評論:0    

  邱永乾是九江市德安縣林泉鄉人,人稱“碩士農民”,一路上學直至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義無反顧回到家鄉創辦公司種植蘑菇,帶動周圍農戶共同致富。

 

  憑此項目,他也獲得第三屆“九銀杯”創在九江青年創業大賽“三等獎”,還被評為2017年度德安縣“突出人才”。

 

  那么,邱永乾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回到農村拿起“鋤頭”當農民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又有怎樣的規劃?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奇!

 

  研究生回農村拿起鋤頭當農民

 

  邱永乾是九江市德安縣林泉鄉人,1988年出生,打小起學習一直不錯,高中畢業后順利考取了大學,隨后他又考取了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成了一名碩士研究生,在這里讀生物工程專業。

 

  因成績優秀,他從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畢業后,作為一名專業人才進入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擔任產品應用專家,成為一名上海大都市的白領。

 

  這樣的路徑是許多農村學子夢寐以求的,就在順風順水時,邱永乾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回農村創業種蘑菇。

 

  “我學的是食品生物工程專業,種蘑菇正好學以致用,不會浪費我的專業知識,而且在上海每天上班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無味。”邱永乾告訴記者,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在家務農的父母時,沒想到的是父母沒有反對,相反還幫他籌錢,作為創業啟動資金。

 

  邱永乾告訴記者,創業后發現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從資金、選地、選購材料、技術、工人等等諸多方面,全要通盤考慮,每天都十分繁忙。

 

  “很缺覺,倒下去就能睡著。”邱永乾說,遭遇最大的風險來自2015年底生產1.5萬袋菌棒由于2016年夏季高溫大部分燒壞,這次教訓雖然慘痛但是我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摸透了我們贛北地區的氣候習性,為我們后面的生產打下了基礎。

 

  失敗乃成功之母,邱永乾對此體會很深,他說經過一次失敗,他公司2016年8月份生產的5萬袋菌棒現已順利結束。2017年度生產香菇菌棒20萬袋,木耳10萬袋,豬肚菇5000袋。今年這個季節正是香菇菌棒處在出菇階段。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邱永乾公司的食用菌質量好,為人也爽直誠信,慢慢地他的生意越做越開,產品再也不愁銷路,經銷商們紛紛找上門來訂購,供不應求。

 

  喜!

 

  15分鐘工作圈, 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3月30日,記者在邱永乾創辦的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看到,一排排蘑菇大棚里,不時有人來參觀,工人們在也忙著接種、堆放香菇菌棒、滅菌等。

 

  “我48歲了,以前在外打工,不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與小孩,去年這里有了蘑菇種植公司,我和同村的貧困勞動力走出家門不到10分鐘,就有班上。”陳雪花說,自己在這里打工,每天工作8個小時,還包一餐中飯,按照80元一天計算工資,每個月有2400元左右的穩定收入。

 

  在林泉鄉,像劉翠秀這種通過在邱永乾公司打工,以“車間在村頭,崗位在門口”就業脫貧的并非個案。

 

  邱永乾向記者介紹,“水有源、樹有根,一個人富起來如果不能帶動鄉里鄉親富起來,那我回鄉創業真是愧對‘碩士農民’的稱號。”邱永乾向記者介紹,食用菌行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每年涉及2600個工作日,可以幫助周邊40多位閑余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這些員工中包括殘疾人、低保戶、貧困戶。公司還相應扶貧號召與周邊11個貧困戶家庭結對子,吸納貧困戶各司其職,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真正實現“15分鐘工作圈,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邱永乾的創業項目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通過流轉租用6組、13組農田近200畝作為出菇區,公司已經初具規模。同時,邱永乾利用自己的專業與同學、老師等資源,公司已經擁有自己的研發團隊,具有菌種開發和生產能力。主要的合作高校有:中國海洋大學、魯東大學、山東農科院、河北農科院、江西微生物所、麗水農科院、九江農科院等。

 

  邱永乾告訴記者,德安縣一直是食用菌種植縣,但是也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化沒有做大做強。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使得食用菌規模化系統化種植到來。公司通過引進高校技術再在本地實踐形成了一套可以推廣的本地食用菌種植技術。

 

  “結合德安縣的特色將木腐菌種植的木屑換成本地蓮子殼即節約成本又提高種植效益。通過技術的系統化和自我生產基地的建設使得食用菌種植的門檻降低,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從事這一行業。”邱永乾對帶動更多人走上富裕之路充滿信心。

 

  牛!

 

  小小蘑菇“長”出了大“錢途”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我認為這對我來說,放棄在大上海工資,回鄉創業是個機會。”邱永乾對自己的選擇一點也不后悔。

 

  邱永乾向記者介紹,現在自己的公司生產基地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擁有標準食用菌菌棒生產流水線一條(日產菌棒8000袋),60平方米冷庫一座、200平方米生活板房一座,養菌棚15棟能夠一次性容納50萬菌棒。

 

  另外,建有10000平方米種植大棚。依托自身技術目前主要經營的品種有香菇、木耳,并且和高校合作開發豬肚菇的生產,小小蘑菇“長”出了大“錢途”。

 

  “公司立足于我們江西地區食用菌供應市場需求及技術發展的方向,利用高校技術合作的平臺,將會在林泉鄉林白工業大道附近建設一個標準的工廠化菌棒生產基地,結合休閑農業發展潮流將其打造成一個結合食用菌生產、采摘、休閑度假的產業園。”邱永乾告訴記者,現在社會經濟發展也呈現出嶄新面貌,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享受。體驗經濟正是順應人們這一新需求變化趨勢所產生的。

 

  邱永乾認為,只有通過體驗才能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延伸產業鏈。一產“牽手”三產,游客在自己打造的“食用菌生產、采摘、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產業園”,通過觀光、采摘、垂釣等體驗,以及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從而延伸了旅游產業鏈,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落實國家扶貧政策,還將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進來,共同走食用菌脫貧致富道路。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