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脫貧先立勤。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防城區除了認真落實各項扶貧政策外,還注重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讓貧困戶依靠自身的努力走上脫貧之路。防城區扶隆鎮的貧困戶黃忠云就是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摘掉了貧困帽。
3月20日,在扶隆鎮南江村,脫貧戶黃忠云從缸里舀出飼料,分別喂給豬圈里的肉豬和母豬,然后再給它們喂水。幾個豬圈里的大豬小豬都會分別簇擁過來,在飼料槽里爭先恐后地吃著。前不久,黃忠云剛從這里賣出一批肉豬,賺了6000多元。現在豬圈里還有6頭母豬和20多頭肉豬,按照他的養殖方法,再過四五個月,這批肉豬又可以出欄了。
黃忠云去年能脫貧,這個豬圈“功不可沒”,讓他獲得了1.2萬元的收入,今年還計劃加建豬舍,擴大養殖規模。而這些,他在2016年之前是不敢想的。
黃忠云一家7口人,3個孩子,父母年事已高,2014年母親還患上重病,花了7、8萬元錢,基本花光了積蓄,現在每年還要花上萬元的醫療費用。
2016年,黃忠云被認定為貧困戶,幫扶干部針對他的情況制定實施相應的幫扶舉措。
“黃忠云主要致貧原因一個是因病,一個是缺資金發展產業。針對這個情況,我們第一是將醫保政策宣傳入戶,讓他購買農村城鄉醫療保險,并且幫他做好大病救助補助,如果他母親住院治療,基本上都能報銷90%以上的費用。另外一個是針對他們家的勞動力情況,建議他發展種養。”扶隆鎮幫扶干部黎魯說。
在幫扶干部的鼓勵下,黃忠云開始忙活起來,養豬、養雞、養鴨、養魚,種甘蔗、種花生、種肉桂等等,反正能夠發家致富的都去做。他說,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發展。
2016年開始養豬時,由于缺少資金,黃忠云跟別人賒豬苗和飼料來養,母豬生出的小豬則留下來自己繼續當肉豬養,年底才把錢給別人還上。而當時防城區出臺的扶貧政策,特別是產業獎補政策大大增強了黃忠云的信心。
2016年,黃忠云全家7口人都能享受低保,養豬、養雞、養鴨共獲得5700元的獎補資金,2017年又獲得獎補資金4000元。
“這個資金幫助我們很大,解決了我們的經濟、生活各方面,非常感謝黨的支持,幫助了我們不少,感謝黨。”談到當地出臺的扶貧政策,黃忠云一臉的感激。
有了黨和政府的支持,黃忠云更是鼓足干勁,起早貪黑,充分利用自家的幾畝田地發展種植養殖,盡可能地拓寬增收的渠道,2017年家庭穩定純收入達到了3萬多元,順利地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說到今年的計劃,黃忠云滿懷信心地說:“計劃擴大養豬的規模,現在黨幫助我們不少,我們要努力才行,全靠黨不行,還要靠自己闖出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