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看到建好的圈舍,想到買回豬仔就能入圈飼養,東興區白合鎮華山村5組貧困戶高賢學充滿了信心。
據了解,23年前,高賢學的妻子因病去世,他獨自一人撫養有語言障礙的女兒。雖然高賢學勤快,但僅靠種莊稼掙來的錢無法維持生活,也不夠女兒治病的開銷,家庭陷入了貧困。2016年,60歲的高賢學被確定為內江市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有手、有腳、有力氣,不能等、靠、要,盼著政府來扶持。”高賢學告訴記者,他過去養過豬,有一定的經驗,決定發展養殖業,擺脫貧困。
沒有資金,高賢學就找親戚、朋友借;缺乏養殖技術,就經常到白合鎮畜牧站,向技術人員請教;遇到不懂的問題,四處討教,直到弄明白為止。
2017年,高賢學出欄肥豬17頭,收入3萬多元。“今年,計劃出欄肥豬20頭以上,爭取收入超過4萬元。”高賢學說。
“養豬成功,還多虧了李書記的幫扶。”高賢學說,每次遇到困難,村上的“第一書記”李德雙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他解決困難。
“高賢學勤快、肯學,有脫貧的決心和信心,第一年養豬就增收致富。”李德雙表示,今年將為高賢學的養豬場建一口化糞池,并讓高賢學參加東興區畜牧部門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班,幫助他提高養殖技術,成為東興區農業產業扶貧“科技示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