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標指向何方 “風向標”面臨挑戰
受到大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實際上今年以來茶行業的整體情況并不樂觀。
“親戚朋友多,買了給大家都送一點”,茶博會期間,廣州市民王阿姨和往年一樣又來“巡場”,她告訴記者,今年和老伴兩人花了一萬多元。這樣的例子在往年更多。
有茶葉參展商表示,今年展會的租金比往年漲了10%,盡管租金漲價,但是展會的行業龍頭位置,對于企業的品牌宣傳、招商等各方面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隨著電商等渠道的崛起,以及周邊城市展會的增多,人流被分散,上述影響力正在減弱。該參展商向記者透露,前幾年參展一天最高可以有超過10萬元的零售額,但現在一天超過1萬元便已經是不錯的成績。招商的情況也不如往年理想。
雖面臨挑戰,但記者在展會走訪中發現,茶博會作為行業風向標,對于茶葉傳播、流通而言,仍具有不可缺失的行業地位。
電商—繞不開的話題
剛過去的“雙11”,茶葉電商藝福堂宣布銷售額破千萬,但對于茶葉是否要走電商渠道,業界仍爭論不休。
普洱茶品牌勐樂山市場總監陳鵬認為,普洱茶在視覺體驗、味覺體驗以及文化體驗等各方面都沒有相應的標準,另一方面茶葉也并非必須消費品,所以沒有必要都走電商渠道。陳鵬預測,整個茶葉電商目前仍處于極度燒錢的狀態,這種狀態或仍將持續至少5年時間。
廣東本土紅茶品牌怡品茗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其專營店及電商兩條渠道都走,但采取的是線上線下同價的渠道,為的是避免價格體系的沖突。
七彩云南慶灃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田軍則向記者透露,目前采取線上線下產品差異化的路線,而電商渠道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宣傳、銷售陣地,其作用不可忽視,也是行業大趨勢。
白茶黑茶發展趨勢
記者也注意到,繼今年初白茶成為市場新寵之后,在本屆茶博會上,白茶的展位數量、面積以及受關注度也有了更大的提升,今年白茶展位面積比往年同比增長了兩成。
同樣具有“越陳越香”特點的白茶,是否在重復普洱茶的發展路線?有業內人士認為,白茶同樣存在新茶的消費市場和年份茶的消費市場,其工藝特點決定了未來白茶的消費需求會接近于普洱,成為全國性茶品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但也有人士認為,白茶的市場規模遠不如普洱茶,兩者并不能劃等號。尤其廣東市場,普洱茶的消費市場更為堅實,白茶難以撼動,白茶的出路在于要借鑒普洱茶發展的道路,開拓自己茶葉新的市場和銷售渠道。
另一方面,安化黑茶近年來也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安化黑茶每年增值20%的趨勢吸引了眾多藏家的目光,安化最大黑茶企業白沙溪攜“大師千兩”亮相本屆茶博會,據介紹,該茶限量,可藏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