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主題,堅持把糧食生產擺在首要位置,狠抓“穩、提、抓、保”四方面措施落實,實現了糧食產量“十一連增”的好成績。今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約142萬畝,總產預計約62.9萬噸,約比上年增長1.4%,總產再創歷史新高。
為確保全市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市農業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國家惠農強農富農政策,今年全市下發《惠農政策一卡通》1.5萬份,直接聽輔導報告農民達2000多人,保證了黨的惠農政策家喻戶曉。今年全市發放糧食“三補”資金總數達11598.66萬元,采用“一卡通”的形式發放到23.09萬農戶手中,戶均502元。各項惠農強農政策的較好落實,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通過服務引導,全市涌現出一批種糧專業大戶,全市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面積逐年擴大。
今年市農業部門切實加大農業科技實用技術推廣力度,提高單產。在良種推廣方面,全市不斷加快良種推廣步伐,我市良種覆蓋率達98.3%;不斷加大配方施肥力度,今年全市完成水稻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23.12萬畝,其中“山型”配方施肥76萬畝;加大病蟲害防治力度,全市統一建立了病蟲監測點,定期發布測報信息,今年發布《病蟲情報》共56期,總計26萬份;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全市機械化耕作水平達到98.26%,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93.6%,機械化插秧水平達到12.5%,水稻三大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8.13%。農業科技措施的推廣應用讓水稻單產得到明顯提高,水稻單產由2004年的401公斤提高到464.3公斤,增63.3公斤。
我市強化了試驗示范技術推廣,加強了項目管理歸檔工作,試驗、示范分布也更趨于集中,排布更整齊,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基地已成為全市糧食高產的攻關田,農民群眾的樣板田,成為全市農業科技的亮點,將帶動全市農業生產穩步發展。今年市農業部糧油高產創建示范片14個,其中雙季稻10個、中稻3個,較去年新增1個樂平市雙田鎮為油菜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浮梁縣瑤里鎮、臧灣鄉為水稻整建制推進試點鄉(鎮)。全市各早、中、晚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經田間測產,平均畝產分別為528.8公斤、660.4公斤、576.6公斤。分別比全市早、中、晚稻平均畝產高出127.4公斤、156公斤、85.2公斤,從各示范區總體情況,增產增收明顯。
我市高度重視不良天氣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切實加強工作組織領導,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加強主汛期與氣象、水務等有關部門的聯系,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動態,及時通過“12316”惠農短信平臺向廣大農戶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積極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強化災情調度,主動收集、核實和反映災情,及時通過農情調度系統上報災情,切實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農業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