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已成了我們的‘生意圈’,這幾天客戶們排著隊來買苗木。”3月1日,經開區康王鄉西奇水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建民忙著給果樹剪枝追肥,高興地告訴記者。
30年前,王建民退伍回鄉,開墾荒山種植果樹,拜師學藝成為一名果農土專家,把承包的50多畝荒山變成一個果園。該果園種有水蜜桃、黃花梨、天龍果、無花果等20多個品種,被列為全區水果試驗基地。如今,在王建民的帶領下,村民們在房前屋后空坪閑土栽果樹,他幫助村民觧決種植技術難題、提供果樹苗、批發銷售鮮果服務,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王建民說,去年梨子成熟上市的時候,兒子王向全拍了幾張照片放到微信朋友圈里,沒想到,前來采摘的人絡繹不絕,短短的10多天時間,銷了幾千斤梨。“我對網絡不精通,但是手里有地、有種植技術,年輕人熟悉網絡,今年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再不加入電商就晚了!”
開辟網絡銷售平臺,是拓寬銷售渠道的重要途徑。去年至今,王向全白天幫助父親管理果園,晚上就泡在網上談生意,短短幾個月時間,通過淘寶、微信銷售水果和苗木1萬多元。今年開春,他們準備再流轉30多畝荒山坡地。
捧起手機搞銷售。在有水果之鄉、城市“后花園”美譽的經開區康王鄉、西塘鎮,把互聯網與農產品實物營銷相結合,已成為果農們的選擇。他們利用QQ、微信、淘寶等多種平臺,讓生態綠色的優質農產品搭上網絡快車走進千家萬戶,讓果農致富不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