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農歷臘月二十二),原本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但對周至縣馬召鎮蒼峪村的村民張孟春說,卻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因為在周至縣脫貧工作組的扶持下,他家飼養的幾頭黑豬要屠宰了。張孟春高興地說: “按照今年的市場行情賣完豬肉,明年他家就能摘掉貧困的帽子了。”
今年65歲的張孟春,家里除了老伴外,還有一個35歲尚未成家的小兒子,現如今還在西藏打工。他家生活在秦嶺大山里,由于交通不便,致使家庭生活困難。至今,家里還住著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蓋的三間土坯房。
過去,張孟春一家的經濟來源也主要靠在山里種植的一些蔬菜和藥材,遇到市場不好的情況下,一年也賣不了幾個錢。逢年過節,連自己散養的一些雞都舍不得吃,拿去賣掉換錢過年。去年,周至縣水務局渭河管理站把張孟春一家確定為結對幫扶對象,他們多次來張孟春家里了解情況后,制定了養殖脫貧的幫扶措施,讓張孟春通過養豬來致富。幫扶工作隊不僅給他幫忙建起了豬圈,還給他了一萬元幫扶款。拿著一萬元錢,他花五千元買了5只優質的黑豬崽,又花五千元購買了飼料,開始走上了養殖致富的道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張孟春和老伴的精心飼養下,五頭膘肥體壯的黑豬終于出欄了,每頭都有二、三百斤重。今天,張孟春和他早已聯系好了的殺豬師傅以及請來幫忙的鄰居一起殺豬賣肉了,他要把一年來辛苦付出得來的成果變為錢了。在大伙共同參與下,殺豬師傅很快就把兩扇豬肉抬上了桌子。一會兒功夫,兩頭豬就被左鄰右舍分個精光。張孟春還專門拿本子記賣肉的賬,把每一筆收入都記得清清楚楚,算下來收入已經超過了8000元,他和老伴看著收來的部分現金和記的賬目,喜笑顏開,一年的辛苦勞作終于有了收獲。
激動之余,張孟春高興的對三秦都市報記者說: “他養的另外三頭母豬,其中一頭前兩天下了一窩豬崽,有8只呢。另外兩頭預計在正月里生產,他準備到時候賣幾只,剩下的再繼續飼養。我今年也可以過個好年了,這也多虧了縣水務局的幫扶干部,張孟春接著說到。” 為了感謝大伙幫忙,他特意叫回女兒,炒了菜并蒸了熱騰騰的白饃款待大伙。站在剛剛殺了豬的場院里,吃著香噴噴的肉夾饃,他開心的說著、笑著,和老伴不停的招呼著院子的客人,小小農家院子里早已充滿了濃濃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