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來到召陵區鄧襄鎮柿園張村的一個溫室大棚內,看到整個大棚內一派春意——一壟壟番茄秧郁郁蔥蔥,翠綠的番茄幼果懸掛枝頭,煞是喜人。幾名工人在給番茄疏果打杈。
“現在主要是去掉一些多余的果子,它們不僅自己長不大,還會影響其他果實的生長。”村民崔妞一邊忙著手里的活兒,一邊給記者說。
“如今,我這番茄只等著春節前上市了。雖說只是打個時間差,可收益得翻番。”在溫室大棚的一頭,看著長勢喜人的番茄,溫室大棚的負責人任孝亮欣喜地說。
“別人怎么種我怎么種,都趕到一塊賣,再好的品種也賺不到錢,只有錯開旺季,把握好上市時間,才能多賣錢。”任孝亮高興地對記者說,“番茄目前批發價是一塊多一斤,可按照往年的行情,春節前能漲到三塊多一斤。現在,我種了4個大棚的番茄,約有10畝地,照畝產1.5萬斤計算,增收差不多30萬元!”
正如任孝亮所說,在我市,不少菜農為爭取利益最大化,都巧打時間差,通過早上市、趕年節賣個好價錢。源匯區空冢郭鎮群眾種植的黃瓜錯開夏天旺季,西葫蘆推遲兩個月,都趕在元旦節前上市;郾城區孟廟鎮村民種植的青椒也推遲兩個月,到元旦節前上市……小小的時間差,就讓種出的蔬菜價格翻番,菜農們因此賺得口袋滿滿,種菜的勁頭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