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的大漲到今年下半年開始很多品種的滯銷,直接使得整個茶葉市場如同白酒以及高檔餐飲一樣,呈現一種去泡沫化的局面,因此,今年的廣州秋季茶博會,很多茶商持一種觀望的態度,也有一些廠商在價格和消費體驗上,朝著更加親民的方向而努力。
茶企從瘋狂招商到觀望
2014年年初的一段時間,依托于之前普洱古樹茶的價格上漲,很多茶商趁機掙了一筆。根據云南省農業廳針對2013年全省茶業統計資料,2013年自新茶剛開采上市,“古樹茶”市場持續高熱,價格一路上揚,班章、冰島、景邁山等知名古樹茶價格普遍上揚30%-50%,其中,光西雙版納州2013年古樹茶產量1100多噸,產值2.86億元,較2012年產值增長20%以上。
“去年古樹茶的上漲,部分原因是資本介入進行炒作。”祥源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增永對南都記者表示,“與2007年普洱茶上漲的局面類似的是,這種炒作所引起的上漲必然有一個調整的過程,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因為政策的調整使得高端的消費減少,比如送禮之類的這兩年都少了很多,這就使得這一波的上漲缺乏一個穩固的載體托住,從而一段時間之后市場就變得不太景氣了。”
過去的茶博會幾乎就一個主題:招商。大大小小的茶企在這個盛大的集會中盡可能展現自己品牌的實力,產品的優異程度以便吸引遠道而來的客商成為合作加盟的商戶,但是這一次參加茶博會的多個企業都對南都記者表示,“今年的茶博會比往年更多了一層內容,那就是觀望。”
有不愿具名的經銷商對南都記者講述今年自己的故事,“實際上,2014年過完春節以后,市場就開始慢慢地走入低迷,記得二、三、四月份,最熱鬧的是上游,大部分的收料人員去到茶區,收購一部分茶樣后就沒了動靜,茶區的原料價格被推高,但是部分茶區茶農手里到七八月還有春茶原料,像我這樣的中游茶商大部分既有做茶品,又有做原料,今年開年以后的原料價格的大漲和去年茶品的大漲,同時走貨量的減少和不穩定,使得中游茶商很糾結,也很焦慮,這直接影響著上游的原料交易和產品生產,這種不景氣最終由中游傳導至零售終端。”
更加貼近消費者
此次茶博會很多經銷商過來多是和同行之間進行交流,看看哪個品牌的茶更好賣一些,哪個品牌的茶究竟是存起來等升值還是盡早割肉。也有一些茶企將其戰略開始對準細分市場,更加貼近消費者,“隨著普洱茶整體市場的發展,在大眾市場的基礎上,將逐漸形成以年份茶市場和小產區茶市場為主體的中高端市場。”鄧增永對南都記者透露,“小產區茶可培育、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細分市場,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不妨將‘酒莊酒’當做‘小產區’概念的未來前景,小產區茶與年份茶這類細分市場相對廣泛的覆蓋面不同的是,小產區茶市場的覆蓋更窄。”
鄧增永表示,“小產區茶需要企業自己有一個大片的原產地,保證茶葉規模化生產以及對于原料的掌控。”同時,“小產區茶”雖然主打中高端,但是價格較為親民,以祥源茶的產品定價為例,單價多在1000以內,與以往普洱茶動輒上千上萬形成鮮明對比。
除此之外,本次茶博會還首次發布了一份“千款茶葉口感體驗報告”,一些行業的專家和資深人士試圖以此使得消費者對于茶葉有一個更加直接的參照,凸顯在消費不景氣時代,茶行業對于終端消費者的重視程度增加。發布此款報告的1510tea茶語網總經理張陽對南都記者表示,“此前茶行業傳播有一種老是針對‘圈內人’的慣性,其實茶葉需要更多和買茶的普通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