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農閑季節,然而在山東省臨清市,農民們不管男男女女卻忙個不停。
臨清市松林鎮王大人村的蔬菜大棚里,一個多月前種下的彩椒苗已經長到了兩尺多高,現在正是坐果的關鍵時期,大棚里,人們正忙著整枝打叉,該村的省派第一書記李明介紹,今年,經過和村黨支部研究梳理,使用省級專項扶貧資金80萬元建設了6個高效集約蔬菜溫室,與壽光隆煜公司合作,種植出口俄羅斯的彩椒,現在正是管理的關鍵時期,需要大量人手。“這不,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凡是能勞動的,都來了,澆水、施肥、打叉、通風,中午管飯,干一天40多塊錢。
臨清市農業局局長王興剛介紹,今年,臨清市利用2017年和2018年兩年計劃新建改建高效集約蔬菜溫室7000個。截至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7600余畝,22處溫室基地已開工建設,新建完成及正在建設各類溫室1680余個,已建成的大棚按照一個大棚可以吸收10名勞動力計算,現在就能吸收近兩萬名農民。
忙著學習培訓,是今年臨清市農閑時節的又一特色。“日程排滿了,一天一個村,進入冬季,還沒歇一個完整的星期天呢,除了講課,我們還要趕集,到集市上散發宣傳品。”在老趙莊鎮集市上,記者見到了臨清市農業局專家魏惠君。
進入冬季,為了提高農民致富技能,臨清市農業局也加大了培訓力度和頻次,冬季每月培訓不少于25次,一直持續到春節過后。
魏惠君說:“短短兩個月,我們舉辦農業技術培訓36個班次,參訓農民4000多人,發放明白紙等技術資料3.6萬份,還篩選培育了700個科技示范戶。從現在起到明年春耕前,我們計劃再舉辦培訓班50期,培訓農民1.5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