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蔣娟在大棚察看作物生長情況
經營了20年的飯店突然關了門,飯店老板寧蔣娟將經營方向轉向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種瓜。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家里的錢也全部搭上了,但寧蔣娟還是不肯放棄,在別人都認為她的行為不可理解時,寧蔣娟卻說:“我不能一個人過上好日子,我要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在長安區大兆街道,只要提起“仙仙飯店”,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贊:“菜好、量大,老板人品好”。2008年,飯店突然貼出轉讓信息,讓當地人大吃一驚,這么好的生意干嘛要轉讓?是不是老板遇到啥難題了?甚至有許多鄉黨找到老板寧蔣娟:“妹子,你要是缺錢,咱們給你借,你經營一輩子的生意,哪能說停就停。”見問得人越來越多,原本低調的寧蔣娟才對大家道出實情。原來,寧蔣娟從事餐飲行業20余年,生活富足,不愁吃喝,可總是覺得應該為家鄉和社會做些什么,并萌生了在村里搞大棚,帶動全村鄉親增產增收的念頭。
說干就干。當年,寧蔣娟就在村里承包了100畝大棚,邀請了部分瓜農,一起搞設施西瓜。但當年一場大雪將大棚壓垮,瓜苗幾乎全被凍死了,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0萬元。雖然虧損了,但寧蔣娟從不虧瓜農,她堅持拿自己的錢為瓜農開工資。當年她又把手上所有的錢全部投進地里,重新搭棚購苗種瓜。由于晚熟,那一年虧損達到了10萬元左右。原本以為事業會有所好轉了,但第二年的春天,在大風的呼嘯下,大棚再次坍塌,這一次寧蔣娟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地里,看著已經掛果的瓜苗七零八落,止不住大哭起來。丈夫勸她不要再堅持了,瓜農也開始自謀出路,但是寧蔣娟仍不肯放棄,她一定要帶大家闖出一條致富路,不然覺得對不起鄉親。拿著自家準備買房子的30萬元,寧蔣娟再次搭建了大棚,并改單一的西瓜種植為瓜菜混種,每一季都能收獲新鮮蔬菜,又找來農技專家,為大家做技術指導,種瓜的事業終于越做越紅火。
2011年,寧蔣娟牽頭成立西安市長安區合民意種植專業合作社,又引進了不少新品種,相繼注冊了“大兆”“瓜大姐”品牌、申請了農產品產地認證及產品認證。不只是自己的大棚,附近農民的西瓜和蔬菜,只要質量有保證,寧蔣娟都義務幫助銷售,都可以用她“瓜大姐”的品牌。僅一年時間,就幫附近的街辦銷售西瓜2萬噸,村民們敲鑼打鼓給“瓜大姐”家送來了錦旗,如今周圍鄉村的瓜農也都來向寧蔣娟取經,寧蔣娟也耐心對待每一位上門的客人,幫助他們。寧蔣娟常說,做事先做人,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富。